本文目錄一覽
2023年刑事立案最新標準
1、年刑事案件立案標準,除先前規定的罪名和量刑標準外,還包括加強對網絡犯罪、環境污染等新型犯罪行為的監管和打擊。2023年刑事案件立案標準,是指司法機關受理一起涉及刑法的案件后,根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選擇是否啟動立案偵查的過程。
2、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3、個人 *** 罪立案標準:個人 *** 數額在5千元以上的;個人 *** 數額不滿5千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 *** 行為而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2)故意刁難、要挾有關單位、個人,造成惡劣影響的;(3)強行索取財物的。
問:刑期如何計算?
1、刑期的起算日取決于判決的執行情況。對于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刑期的起算日為宣判之日;若已被羈押,刑期通常從刑事拘留日開始計算。對于直接從逮捕開始的案件,刑期的起算日應為逮捕日。這些規定有助于確保刑期的計算公正且準確。刑期的截止日計算較為直接。
2、刑期計算上,存在以下三種情況:(1)以服刑日數為標準。即與剝奪自由刑相同,從某日起到某日止,不論其中是否參加勞動。(2)以勞動日數為標準。即刑期不是指自然時間,而是指實際勞動時間。;(3)綜合計算方法。
3、監獄里十二個月才算一年, 一個月一般以30天計算.。不過刑法是以日期計算刑期的。 我國《刑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23
對于第二審程序,為保證案件的公正處理,新刑事訴訟法明確了二審開庭的案件范圍,增加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于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 一審 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人民 檢察院抗訴 的案件;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人民檢察院對于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在一個月內作出決定。對于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 如果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并符合速裁程序的適用條件,人民檢察院應在十日內作出決定。對于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案件,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 管轄 的,從改變后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