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刑事案件申訴主體是哪些人
- 2、刑事案件抗訴機關是誰?
- 3、抗訴可以依申請嗎
- 4、申訴和抗訴的區(qū)別
刑事案件申訴主體是哪些人
1、刑事訴訟中申訴的主體有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等。
2、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刑事案件的申訴主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原案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受委托的律師也可以代理申訴。刑事申訴應是屬于法律賦予的訴訟法律性質行為的范疇,所以申訴權人的范圍,應以案件的利害關系人為限。
3、申訴人可以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是認為已經發(fā)生效力的判決、裁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案外人。申訴人應當提交的材料:(1) 申訴狀;(2) 原二審判決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3) 其他相關材料。審查法院:申訴由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
4、刑事案件被害人是申訴主體。對于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后七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刑事案件抗訴機關是誰?
刑事案件抗訴機關是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決定抗訴后,由審查起訴部門出庭支持抗訴。檢察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應當將抗訴書副本報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法院受理后要認真對待,對于判決有誤的,要重新作出判決,并對相關人員問責。
人民檢察院是抗訴的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國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依法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并承擔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jiān)督工作。當人民檢察院認為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存在錯誤時,可以依法提出抗訴。抗訴是檢察機關對可能存在的司法不公或不合法行為的一種法律監(jiān)督手段。
刑事案件中的抗訴,一般是指檢察院抗訴。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有權對一審未生效判決、裁定抗訴的機關,是一審人民法院的同級人民檢察院。 抗訴是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實行法律監(jiān)督的重要形式。抗訴分為依上訴程序和依審判監(jiān)督程序兩種提出方式。
抗訴可以依申請嗎
1、法律分析:抗訴主體是提起公訴的檢察機關。而申請抗訴的主體是公訴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抗訴權(只能針對判決)。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三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2、法律分析:民事監(jiān)督申請書和抗訴書的區(qū)別在于抗訴書是人民檢察院依法行使審判監(jiān)督職能作出的抗訴法律文書,既可以依申請作出也可以依職權主動作出;而民事監(jiān)督申請書是由案件當事人提出,由檢察院判斷是否符合抗訴條件的。
3、抗訴不被支持,可以依法向法院或者檢察院提出重新處理,提出申訴。申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對某一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正確,而向國家的有關機關申述理由,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當申訴被駁回時,就代表著其請求已經被處理過了。: 申訴請求的書面呈現(xiàn)——申訴書。
4、即可以依申請作出也可以依職權主動作出。監(jiān)督申請是你可以提出的,而是否符合抗訴條件的判斷在檢察院。
5、上級人民檢察院出庭;再審抗訴是抗訴機關向同級人民法院提交抗訴材料。如果訴訟有錯誤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再審也是可以抗訴的。因此,需要對再審明確的是,如果存在已經判決的訴訟,且存在錯誤的情況才可以啟動改程序。錯誤的情況可以是案件事實認定的錯誤,也可以是適用法律程序上的錯誤。
申訴和抗訴的區(qū)別
法律分析:申訴與抗訴的差異: 提起的主體不同:抗訴的主體是人民檢察院。而申訴的主體則包括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提起的部門不同:抗訴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且通常是向作出原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提出。
提起主體不同:申訴可以由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或近親屬提起,而抗訴只能由人民檢察院提起。程序要求不同:申訴并不必然引起再審程序,而抗訴一旦提出,上級人民法院必須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進行再審。
法律分析: 提起主體不同:抗訴是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不服時,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請,請求其向法院提起抗訴。而上訴則是指人民檢察院本身對判決不服,依法向上級法院提出抗訴。
申訴,有兩種用法:一是訴訟上的申訴,是指刑事、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為有錯誤,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要求再審改判。二是非訴訟的申訴,是指公民對行政執(zhí)法的執(zhí)法不公或偏差不服,向有關部門申訴,不能將向領導機關的申訴稱為“上訴”。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