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行政訴訟是否有追訴時效
1、行政案件“起訴”適用“訴訟時效”行政服務事項刑事訴訟時效,行政“處罰”適用“追訴時效”。訴訟時效行政服務事項刑事訴訟時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行政服務事項刑事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行政服務事項刑事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2、行政訴訟與刑事案件的時效概念不同。在行政法律領域,不適用追訴時效這一概念,而是采用訴訟時效。行政服務事項刑事訴訟時效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如果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必須在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的六個月內(nèi)提出。這是行政訴訟的時效規(guī)定,不同于刑事訴訟的追訴時效。
3、追訴時效是屬于刑事案件的一個時效概念,而在行政法律中并不適用追訴時效,而是采用訴訟時效。依據(jù)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行政訴訟的時效因行政糾紛案件而不同,如果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自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提出。
該怎樣區(qū)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
法律分析:行政案件與刑事案件的區(qū)別有:行政案件的責任力度比刑事案件的責任力度小,因為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責任是一種最嚴厲的責任;行政案件的被告一定是行政機關,但刑事案件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刑事案件的被告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行政案件的上訴期是15天,而刑事案件的上訴期是10天。
當事人是公訴機關或自訴人、被告人、被害人。在行政案件中,原告是公民或組織,被告是行政機關。
舉證責任不同。在民事訴訟中,誰主張權利誰負責舉證;在行政訴訟中,只由被告(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在刑事訴訟中,公訴人負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證據(jù),并加以證明的責任,被告人不負舉證責任,但可以提出自己罪輕或無罪的材料為自己辯護。刑事主要解決定罪與量刑的問題。
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區(qū)別有很多,刑事案件是針對有犯罪行為的案件,而行政案件針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刑事案件只能依據(jù)《刑法》,而行政案件可以依據(jù)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
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怎么區(qū)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區(qū)分方式如下:(1)案件產(chǎn)生的原因不同。行政案件因行政管理或違反行政法律、法規(guī)而產(chǎn)生;刑事案件因違反刑法而產(chǎn)生;(2)針對的行為和適用對象不同。行政案件行政違法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刑事案件針對的是犯罪行為。
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分別是多長時間呢?
追訴時效為五年;若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則為十年;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為十五年;而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則為二十年。超過二十年后仍需追訴的,須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主要有兩種情況。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法院起訴具體行政行為時,訴訟時效為六個月。此期限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如果當事人先進行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法院起訴,則適用不同的時效期限。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的十五日內(nèi),當事人應提起訴訟。
刑事案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不同罪名的追訴時效各不相同,從5年到20年不等。民事案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為3年,但也有特殊情況下的不同規(guī)定。
行政訴訟的時效一般為六個月,起始時間是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行政行為之日開始算起。如果當事人申請了行政復議,對復議結果不滿,應在收到復議決定書后的十五天內(nèi)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時效主要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需自知道或應知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向法院提起訴訟;但若有特別規(guī)定則另行考慮。對于涉及不動產(chǎn)的訴訟,自行政行為生效之日起滿二十年;其他案件則須在行政行為作出后五年內(nèi)提起訴訟,否則法院將不予受理。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