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轄分工規定》全文
1、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的相關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2、刑事案件管轄分工的原則:(一)權責一致、分工明確。各業務部門管轄的刑事案件范圍應當與其職責權限、管理職能保持一致,堅持防范與打擊并重,做到權責一致、打防結合,提升發現、打擊犯罪的效率和能力。(二)統一管轄、減少交叉。
3、由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除外。涉稅案件管轄:A.對于涉稅等案件由公安機關管轄:①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②人民檢察院不再受理;③任何不符合刑事訴訟法關于案件管轄分工規定的文件一律無效。
4、主要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案、刑訊逼供案、報復陷害案、非法搜查案、暴力取證案以及破壞選舉案等。
刑罰執行有哪些機關負責
1、法律分析:一,監獄。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二,社區矯正機構。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三,看守所。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余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2、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負責死刑立即執行、罰金和沒收財產的判決以及無罪或者免除刑罰的判決的執行。監獄。對于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送交監獄執行刑罰。未成年犯監獄負責未成年犯被判處刑罰的執行。公安機關。
3、法律分析:監獄、司法行政機關管理指導的社區矯正機構、公安機關的看守所、公安機關的派出所、各級人民法院。通常是監獄和公安機關,罰金和沒收財產由法院強制執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第二條 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偵查、檢察、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依靠群眾原則;審判公開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2、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1)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2)檢察機關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和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3)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3、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四)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五)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管轄分工規定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管轄主要指的是公安機關在刑事案件中的職權范圍和分工。公安機關的管轄范圍 公安機關的刑事案件管轄范圍主要包括對危害國家安全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 *** 犯罪或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等案件進行偵查。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案件的管轄權按照以下標準確定:一審普通刑事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負責管轄。全省性的重大刑事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刑事案件管轄權規定有: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刑事案件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分析:(一)關于并案管轄。各業務部門在辦理本部門管轄的案件過程中,發現其他業務部門管轄的犯罪,符合《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有關并案偵查規定的,可以一并辦理,不再移交;對沒有直接關聯的案件,應當移交主管的業務部門辦理。(二)關于行業公安機關管轄。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對管轄有爭議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