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涉及扒竊未遂是否構成犯罪行為以及其法律后果。
什么是扒竊未遂?
扒竊未遂是指行為人在實施扒竊行為時,未能夠取得財物或未能夠完成扒竊行為的犯罪行為。例如,行為人試圖打開他人的行李箱偷取財物,但未能成功地打開行李箱或未能夠拿到財物,這就構成了扒竊未遂。
扒竊未遂是否構成犯罪行為?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扒竊未遂屬于犯罪的未遂階段,也就是說,扒竊未遂是構成犯罪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但未達到犯罪的完成階段的行為。因此,扒竊未遂也屬于犯罪未遂行為。
扒竊未遂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扒竊未遂的法律后果與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一樣,根據《刑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扒竊未遂的行為人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行為人在實施扒竊行為時,未能夠取得財物或未能夠完成扒竊行為,即未達到犯罪的完成階段,因此,其所犯罪行的危害程度較輕。但如果行為人已經達到了犯罪的完成階段,即取得了財物,那么其行為將被認定為扒竊罪,將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扒竊未遂是否會留下犯罪記錄?
如果行為人被判定為扒竊未遂的行為,那么在刑事記錄上將會留下相應的記錄。但是,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于輕微的扒竊未遂行為,公安機關可以給予口頭警告、責令道歉等行政處罰,不會在行政記錄上留下記錄。但是,如果行為人在未來再次犯罪,扒竊未遂的記錄將會作為其犯罪前科的一部分被考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