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河南2017農村支出標準,以及河南省農民可支配收入多少錢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河南城鄉低保補助標準是多少
- 2、2017河南農村低保戶標準
- 3、商丘低保戶申請標準及申請條件,低保補助標準
- 4、2017農村貧困戶標準
- 5、河南省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 6、2017年河南省對農業的補貼項目都有哪些
河南城鄉低保補助標準是多少
河南城鄉低保補助標準是多少
在我國,生活補貼指為保障職工及其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不降低而給予職工生活費的補償。下面是我分享的河南城鄉低保補助標準是多少,快來看看吧!
河南城鄉低保補助標準是多少
1月30日,河南省民政廳聯合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發布了《關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財政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通知》,文件內容詳細講解了關于河南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財政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
1、河南省城鄉低保每人每月補助多少錢?
根據最新通知,1月1日起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不低于520元每人每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不低于3860元每人每年。所以河南省的.朋友要注意啦,如果你是農村低保戶每年可領取補助3860元,如果你是城市低保每月可以領取補助520元,以上是最低補助標準。
2、河南省城鄉低保財政補助每月補助多少錢?
根據最新通知規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不低于27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不低于166元。
3、河南省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是多少錢?
根據最新通知規定,2019年起,河南省特困標準與低保標準掛鉤,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至少增長11.9%。
據了解,除了以上補助之外,河南省還下發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共達73億元,會由各市縣統籌用于低保人員和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支出。
;
[img]2017河南農村低保戶標準
2017河南農村低保戶標準
2017河南農村低保戶每年可以領取多少錢?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河南農村低保戶標準,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在2015年農村低保對象年人均保障標準2600元的基礎上,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385.5萬農村低保對象年人均保障標準已提高到2900元,大河報記者從河南省民政廳獲悉,9月22日,河南省 *** 常務會議決定把農村低保對象年人均保障標準再提高60元,由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2960元,月人均補助水平由127元提高到132元,這也是今年河南省第二次提高農村低保標準。
河南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董輝介紹,一年內連續兩次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并不常有,今年是河南省推進脫貧攻堅戰的`第一年,此舉有利于盡快實現“低保標準線”和“扶貧線”的兩線合一。
據了解,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城市低保對象月人均保障標準由去年的380元提高到400元,月人均補助水平由去年的225元提高到240元,讓全省近100萬城市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全省48.5萬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標準也得到了提高,集中供養對象和分散供養對象供養標準,分別由每人每年不低于3800元、28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和3000元。河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省級以上財政已累計下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補助資金和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00多億元,用于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的供養與臨時救助支出,使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有效救助。
為切實幫助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實現精確施保,河南省精準認定低保對象。全省各地民政部門與扶貧部門通力合作,加大城鄉低保復核認定,對低保對象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經復核認定,家庭情況好轉,收入水平高于低保標準的保障對象,及時退出低保名單。同時,重新吸納建檔立卡的貧困對象,對其進行“兜底”保障。此外,鄭州等地已建成低收入家庭經濟信息核對平臺,通過民政、公安等多部門信息共享,精準識別低保對象,有效震懾和預防“人情保”、“關系保”、虛報瞞報家庭收入等現象,使救助政策真正惠及困難群眾。
農村低保對象年人均保障標準2600元(2015年)2900元(2016年上半年)2960元(現在)
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
127元(2016年上半年) 132元(現在)
城市低保對象月人均保障標準380元(2015年) 400元(2016年)
城市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225元(2015年)240元(2016年)
;
商丘低保戶申請標準及申請條件,低保補助標準
各縣(區)人民 *** ,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化管委會,市人民 *** 有關部門:
為做好2017年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按照《河南省民政廳河南省財政廳關于提高2017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通知》(豫民文〔2017〕72號)要求,市 *** 決定適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現通知如下:
一、2017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由400元提高到430元,人均月補助水平由240元提高到2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年由2960元提高到3150元,人均月補助水平由132元提高到142元。
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包括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應當滿足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所需,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平均基本生活標準原則上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2017年農村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年基本生活標準由4000元提高到4700元,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年基本生活標準由3000元提高到3500元;城市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月基本生活標準為560元,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按有關規定執行。照料護理標準按照差異化原則分失能、半失能和全自理三個檔次,失能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標準為每人每月90元,半失能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標準為每人每月60元,全自理特困人員原則上不享受照料護理待遇。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費用,由縣級民政部門統籌用于購買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服務。
三、新的補助水平和供養標準自2017年1月1日起執行。各縣(區)要將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資金列入本級預算,統籌上級補助資金,確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市財政局、市民政局要加大對預算執行及結余情況的檢查。
2017農村貧困戶標準
中國目前的貧困線是2011年確定的,農村(人均純收入)貧困標準為2300元,這比2010的1274元貧困標準提高了80%。按2011年提高后的貧困標準(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中國還有8200萬的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13%,占全國總人口近十分之一。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絕大部分按此標準確定的極端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已解決,今后扶貧的重點自然應轉到重視窮人非食品消費需求和強調培養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方面來。我國現行的貧困標準只相當于人均0.7美元左右。這就導致了對我國貧困人口多少的爭議。 雖然經過此次大幅上調,中國國家扶貧標準線與世界銀行的名義國際貧困標準線的距離為史上最近。
以2010年的國家扶貧標準測算,中國當年的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2.8%,提前五年實現貧困人口減半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而在聯合國86個自定標準的國家貧困發生率平均達37.4%。
河南省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河南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關于提高2017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通知》(豫民文〔2017〕72號)。
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由不低于240元提高到不低于2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由不低于137元提高到不低于142元;
將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提高到不低于43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960元提高到不低于3150元。
當年宣布脫貧的縣(市、區)制定的農村低保標準要略高于國家扶貧標準。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包括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基本生活標準原則上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
新的補助水平和供養標準從2017年1月1日起執行。
擴展資料:
按照國務院發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持有非農業戶最低生活保障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均有權從當地人民 *** 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
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 *** 提出書面申請,并出具有關證明,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由城市居民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 *** 初審,并將有關材料和初審意見報送縣級人民 *** 民政部門審批。
當前,中國農村低保制度的發展態勢,大致相當于城市低保制度1997年下半年的情形,正處于一個促一下就能全面覆蓋,如果沒有外力推動則可能進展緩慢的關鍵時刻。要使此項制度有一個實質性突破,中央 *** 應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
最低生活保障事關困難群眾衣食冷暖,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公平正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隨著各項相關配套政策的陸續出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惠民生、解民憂、保穩定、促和諧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但一些地區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重視不夠、責任不落實、管理不規范、監管不到位、工作保障不力、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為切實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2012年9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把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實 *** 責任,加大 *** 投入,加強部門協作,強化監督問責,確保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意見》要求,要加快推進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有效解決低收入群眾的突發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做好最低生活保障與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的銜接工作。
我國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專家提醒,我國應逐步彌合這一制度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存在的差距。
參考資料:河南省民政廳—我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補助水平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
2017年河南省對農業的補貼項目都有哪些
目前的河南的農業補貼主要是三農的補貼政策,發布這些政策是可以促進農業的發展的,同時也能鼓勵到種植農民,那都有什么補貼的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2017年河南省對農業的補貼項目都有哪些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河南省對農業的補貼項目
1、種糧大戶直補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安排補貼資金140.5億元
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
3、良種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203.5億元。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范圍內實施,補貼機具種類為11大類43個小類137個品目。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
6、新增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政策
補貼234億元,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
7、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
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保持2015年水平不變。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351億元,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于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
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補貼35億元,專項用于發展生豬生產,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以及保險保費補助、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
積極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
11、農業防災減災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資金,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12、推進糧棉油糖高產政策
補貼20億元,實現低產變中產、中產變高產、高產可持續,進一步提升我國糧棉油糖綜合生產能力。
13、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
打造一批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高標準、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和標準化示范區。
14、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投入資金7億元,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15、化肥、農藥零增長支持政策
安排996萬元,開展低毒生物農藥示范補助試點,補助農民因采用低毒生物農藥而增加的用藥支出,鼓勵和帶動低毒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
16、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
安排8億元資金,鼓勵和支持還田秸稈,加強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有機肥資源轉化利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17、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農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
18、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
國家糧棉油主產區140個大縣建立新品種展示示范點,開展現場觀摩活動和技術培訓,為農民選擇優良品種、選用先進栽培技術提供指導和服務。
19、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投入,不斷完善基層可追溯體系運行所需的裝備條件,強化基層信息采集、監督抽查、檢驗檢測、執法監管、宣傳培訓等能力建設。
20、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支持政策
80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補助資金重點用于制度創設、模式總結探索、人員培訓等。
21、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投入畜牧良種補貼資金12億元,主要用于對項目省養殖場(戶)購買優質種豬(牛) *** 或者種公羊、牦牛種公牛給予價格補貼。并探索開展優質荷斯坦種用胚胎引進補貼試點,每枚補貼標準5000元。
22、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25億元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安排10億元支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
23、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繼續安排7.8億元補助經費。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補助政策,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政策,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生豬定點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
24、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繼續在13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補獎資金達到了190億元。
25、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
26、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進一步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不斷提高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保費補貼,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擴大畜產品及森林保險范圍和覆蓋區域;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
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有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天然橡膠、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計15個。
27、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活動,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
河南農業補貼的范圍和標準
(一)補貼機具種類范圍。按照國家“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要求,我省重點補貼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所需機具,兼顧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林果業及農產品初加工發展所需機具,著力提升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我省在中央財政補貼范圍內選擇11大類33個小類87個品目機具列入補貼范圍(詳見附件1),其中農用航空器作為新產品補貼試點。
全省選擇糧油生產關鍵環節的部分機具品目敞開補貼,主要包括深松機、免耕播種機、水稻插秧機、玉米收獲機、薯類收獲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秸稈撿拾壓捆機(含壓捆機)、糧食烘干機、花生收獲機等機具品目。
各縣應根據農業生產實際,在省定品目中,選擇部分品目作為本縣補貼范圍;有條件的縣,要根據當地優勢主導產業發展需要和補貼資金規模,選擇部分關鍵環節機具實行敞開補貼。
其他地方特色農業發展所需和小區域適用性強的機具,可列入地方各級財政安排資金的補貼范圍,具體補貼機具品目和補貼標準由地方自定。
手扶拖拉機僅限在丘陵山區縣補貼(國家統計局界定,詳見附件2)。
鼓勵開展大型農機金融租賃試點和創新農機信貸服務,多渠道、多形式支持農民購機、用機。
(二)補貼機具產品資質。補貼機具必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的產品。除新產品補貼試點外,補貼機具應是已獲得部級或省級有效推廣鑒定證書的產品。
補貼機具產品須在明顯位置固定標有生產企業、產品名稱和型號、出廠編號、生產日期、執行標準等信息的永久性銘牌。
(三)補貼標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原則上在省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具體補貼標準按《河南省2015-2017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另發)執行。不允許對省內外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實行差別對待。
玉米小麥兩用收割機按單獨的玉米收割割臺和小麥聯合收割機分別補貼。
為鼓勵支持農民購買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具的積極性,2015年省財政對購置農用航空器、秸稈撿拾壓捆機(含壓捆機)、糧食烘干機、水稻插秧機進行累加補貼,具體方案另行制定。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需要,利用地方財政資金對當地農業生產急需和薄弱環節的機具給予累加補貼,是否累加補貼,累加補貼率或補貼額度由當地自行確定。
河南省農業補貼最新消息
河南取消縣級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以下是《河南省2016年農業保險工作方案》,明確了2016年河南省農業保險的工作重點。
重點一:取消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縣級保費補貼
為減輕產糧大縣縣級財政壓力,自2016年起調整河南省現有104個國家級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保險補貼政策,提高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比例,市級財政補貼比例不變,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原縣級財政負擔部分全部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負擔。
重點二:地方特色險獎勵政策
為鼓勵各農業保險承辦機構通過險種創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河南省出臺了地方特色險獎勵政策。自2016年起,對各農業保險承辦機構開辦的中央財政和省財政未提供保費補貼的農業保險品種,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市縣財政提供保費補貼且落實到位的,省財政根據當年預算安排情況,提供最高不超過市縣實際到位負擔保費比例50%的獎勵,獎勵資金繼續用于支持農業保險發展。
重點三:明確違法退出機制
為督促農業保險承辦機構依法合規開展業務,2016年的農業保險方案,明確了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承辦機構的違法退出機制。以縣(市、區)為單位,凡因農業保險業務被省級及以上監管部門查處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保險承辦機構,各級財政三年內不支持其開展農業保險業務,不再負擔財政保費補貼資金。
猜你喜歡:
1. 2017年國家還有沒有糧食補貼發放
2. 2017河北農業補貼政策
3. 2017農業補貼政策公告原文
4. 2017農業補貼政策
5. 2017年合作社養殖補貼標準是什么
河南2017農村支出標準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河南省農民可支配收入多少錢、河南2017農村支出標準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