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皮外傷
皮外傷指的是人體皮膚表面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創傷,如擦傷、割傷、燒傷、凍傷等。皮外傷一旦未得到正確處理,就可能引發感染、疤痕等并發癥。
二、如何正確處理皮外傷
1.清洗傷口
清洗傷口是處理皮外傷的步。用流動的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去除附著在傷口上的污垢和異物。如傷口較深或污染較重,可使用碘伏等消毒藥水進行消毒。
對于割傷等大量出血的傷口,應采取止血措施。可用紗布、繃帶等進行包扎壓迫,以止住出血。如出血不止,應及時就醫。
3.涂抹藥膏
涂抹藥膏是處理皮外傷的重要步驟。可以使用抗生素藥膏、消炎藥膏等,涂于傷口表面,起到預防感染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4.包扎傷口
包扎傷口是處理皮外傷的一步。用紗布、繃帶等進行包扎,保護傷口不受外界污染和摩擦,促進傷口愈合。
三、如何避免感染
1.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個人衛生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措施。勤洗手、勤換洗衣物、保持身體清潔等,可以減少病菌在身體表面滋生的機會。
2.避免傷口污染
避免傷口污染也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措施。盡量避免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下活動,如垃圾堆、廁所等。當傷口受到污染時,應及時清洗和消毒。
3.避免用手抓撓傷口
用手抓撓傷口可能會導致感染。如果傷口瘙癢,可以使用藥膏或冷敷進行緩解。
4.避免過度運動
過度運動可能會導致傷口再次受到損傷,從而引發感染。在傷口未完全愈合前,應避免過度運動。
總之,對于皮外傷的處理,應該及時、正確、全面,避免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也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