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好,相信很多人對肉雞關停補償標準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下關于肉雞關停補償標準以及肉雞養殖大棚建設方法?的問題知識,還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小雞如何脫溫?
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放養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由于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無公害污染,肉、蛋屬綠色食品,近年來頗受人們青睞,價格不斷攀升。1、效益分析:目前,市場上良種肉雞的價格為每公斤10元,而土雞價格約在每公斤18元至20元之間,飼養一只2公斤重的土雞,扣除飼養成本,可凈賺16元。另外,每只雞年產蛋125枚,每枚價格為0.5元,至少收入50元。如果一個農戶飼養500只土雞,一年可賺到1萬元。2、山地選擇:放養地必須遠離住宅區、工礦區和主干道路,且要求環境僻靜安寧、空氣潔凈,附近有無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潔水源。3、搭建棚舍:南方地區可在放養區找一背風向陽的平地,用毛竹、帆布、油氈等搭一坐北朝南的簡易雞舍,也可搭建塑料大棚,給雞提供午休、憩息場所。北方黃土高原地區可依山勢建土窯洞,并搭建雞架,供雞晚上休息所用。4、放養規模:一片林地以放養2000羽為宜,規模大不便管理,規模小效益低。晚春到中秋可放養,冬季氣溫低,蟲草減少,應停止放養。5、放養方法:土雞要選擇抗病力強的良種雞,3-4周齡前與普通育雛一樣,選擇保溫性能較好的房間進行人工育雛,脫溫后再轉移到山上放養。小雞剛開始放養時沒有上山覓食習慣,要人為地訓練才行。一般需2人配合,一人在前邊吹哨并撒拋顆料飼料,讓雞隨后搶食,另一人在后用樹枝驅趕,直到雞全部上山。每天中午還應在山上補哨補食1次,強化訓練,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訓導雞歸舍,訓練10天左右,雞群就建立了條件反射。6、注意事項:開始放養的幾天為防應激,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復合維生素;出籠前3個月不用抗生素和驅蟲藥。山區群眾居住稀散,天然草場、林地面積廣闊,飼養資源非常豐富,為現代土雞放牧飼養提供了優良的地理條件。地方土種雞以肉質細膩、昧美、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而著稱,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將土雞的放養管理技術介紹如下:一、飼喂前的準備工作:1、場地選擇:雞場應選擇地勢高燥、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環境幽靜的草地、河谷、林地、果園等,陽光充足的地點。2、雞舍建設:在林地較高平坦處建雞舍。雞舍可用竹木框架、油毛氈(石棉瓦或尼龍布)做成頂棚,棚高2.5米,用尼龍網或鐵絲網圈圍(冬天改用塑料布保曖),雞舍內用竹木架起,距離地面0.3米左右,使雞體與地面隔開,雞舍面積大小根據養殖數量確定,一般以每平方米15--20只為宜,主要用于夜間棲息和風雨天避雨。二、雛雞品種的選擇為了堵絕外來疾病的侵襲,在選雛前要進行實地考察,盡量在本地無傳染病史的雞場,選擇種雞普系登記齊全、管理規范、防疫制度健全的育雛廠調運,雞的品種可選用抗逆性強的優良地方品種,如三黃雞、麻雞、來航雞等。三、雛雞的飼養1、適時開食和飲水:雛雞先在舍內飼養,在雛雞入舍后1-2小時即可給以飲水,可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多維維生素或配制0.01%的高錳酸鉀溶液飲水,以增強雞的體質,緩解應急反應,便于胎糞的排出。水溫一般要接近舍溫(20-22℃),雛雞一般在出殼24小時后開食,最初時可喂碎米,3日齡后改喂全顆料飼料。2、控制好雞舍內的溫度:剛出殼的雛雞溫度要求攝氏35℃(指與雞背部同高處的溫度)以后每5天降低1℃,在35-42日齡時溫度最后降至20-22℃。在保溫的同時,還需要通風換氣,常用的保溫方法有紙箱、熱炕、育雛籠等。熱炕的育雛方法是:炕上用磚砌成墻,用竹片做成拱形,棚高0.8-1.0米,四周用塑料薄膜覆蓋做成簡易小溫室,在炕上鋪墊短麥草、干鋸末等,炕上的墊料2-3天要更換一次。3、光照要適當:1日齡小雞光照相23小時(燈泡不要過大,一個炕一個15-25W的即可),2-15日齡每天減少1小時,16日齡后不再補充光照。4、舍內飼養密度要適宜:0-10日齡的雛雞每平方米40-50只,10-20日齡30-40只,20-30日齡20-30只,42日齡每平方米20只。5、注意通風:雞舍內要通風,它能給雞保證足夠的氧氣,但要防賊風。6、定期喂不溶性沙礫。沙礫能增強雞的消化功能,有利于雞的生長發育。四、放養的時間及放養的密度:在舍內飼養20天后,即可選擇晴天放養。最初幾天,每天放2-4小時,以后逐漸延長時間。夏天30日齡、春秋35日齡、冬天45日齡即可轉入舍外飼養,初進林地時要用尼龍網限制在小范圍內,以后逐步擴大,最好用絲網圍欄分區輪放,放一周換一塊地方,每畝地100---150只即可。五、飼養管理:雛雞階段用全價飼料。第一周齡每天喂6次,第二周齡每天5次,第3-4周齡每天4次,第5-6周齡每天3次,第7周后逐步過渡到成年雞料,并減少飼喂數量。放養第一周后,早、晚各喂1次,第二周每晚一次,對品質較高,生長快的土種雞5周齡后可逐步換為谷物玉米等雜糧。六、疾病防治1、防疫:1日齡時雛雞皮 *** 射馬立克氏疫苗;5-7日齡用雞傳染性支氣管疫苗點眼或滴鼻;10日齡用傳染性法氏囊疫苗飲水;12-15日齡用新城疫Ⅱ系或Ⅳ系苗首免;20日齡胸部肌肉注射或頸部皮 *** 射禽流感疫苗;30日齡、75日齡各接種雞痘疫苗一次、皮下刺種,2月齡進行第二次新城疫免疫。在接種疫苗后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Vc、速補14、氨基酸葡萄糖口服液等可增強免疫效果。2、藥物預防:4-21日齡雞白痢最易發生,從第3日開始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預防。預防藥物如青霉素、土霉素、大蒜汁等;15-60日齡易發生雞球蟲病,可用克球粉、氯苯胍、青霉素等,加入飲水中,藥物連喂5天后停2天,可繼續飼喂。在肉雞中后期防治疾病盡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藥物,多采用中藥及采取生物防治,以減少和控制雞肉中的藥物殘留。七、適時銷售:合適的飼養期是提高肉質的重要環節。飼養期短肉中水分含量多,營養成分積累不夠,,鮮味素及芳香型物質含量少,肉質不佳,味道不鮮,達不到優質土雞的標準。飼養期過長,肌纖維過老,飼養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據土雞的生長生理和營養成分的積累特點,以及小公雞生長快于母雞,性成熟早等特點,小型肉公雞約100天上市,母雞120天上市;中型肉公雞約110天上市,母雞130天上市。此時上市,雞的肉質鮮嫩,是體質、質量、成本三者的最佳時期。八、加強管理1、病死雞的處理:如發現病雞及時隔離,死雞應立即深埋或燒掉,對場地用具和物品用0.2-0.4%的過氧已酸進行消毒。2、雞舍衛生及消毒:舍內用具及物品應經常清洗、保持干凈。舍內雞糞每隔半月清理一次,用10%-20%的生石灰水消毒,并用尼龍布密封雞舍用40%福爾馬林溶液熏蒸。同一塊林地放養2-3年后要更換另一塊林地,讓林地自然凈化2年以上,待全面消毒后再養雞。3、嚴防鼠害或其它動物侵害:林地或草地用鐵絲網、尼龍網或竹柵欄圈圍,防止雞外逃或野獸入侵。4、注意天氣變化:要及時收聽當地天氣預報,在雨、雪來臨前要做好雞舍的防風、防雨、防漏、防害工作。
肉雞養殖大棚建設方法?
肉雞養殖大棚在外形上類似于蔬菜大棚,雞舍通常坐北向南,跨度一般為8到10米,東、北、西三面有高約15米的磚墻圍護,墻壁較厚,墻上安裝較多的窗戶。雞舍南壁開放,由間距相等的大木窗和壁垛連成,木窗上覆有半透明的塑料膜,既可以保溫又可以通風。雞舍的頂部多為單坡式的,用較長的竹竿和粗鐵絲構成一個平面支架,再在支架上覆蓋一層或兩層塑料塑膜,上蓋草或夾入麥桿作為隔熱層。雞舍內有數量不等的壁垛支撐整個雞舍的頂部。
肉雞養殖大棚的養殖優勢
1、投資少見效快:目前建設一個飼養1000-1500只肉食雞的大棚只需投資2000-3000元左右,其造價僅是磚瓦結構雞舍的1/5-1/4。一般每個雞棚飼養2批肉雞,即可收回全部雞棚投資。
2、能為肉雞提供較好的生長環境:冬天利用塑料薄膜的"溫宣效應",能提高棚溫,節省能源,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夏天在大棚頂部蓋上草苫和秸稈具有較好的隔熱效能,通風時將兩側敞開,扯上擋網,能起到很好的防暑效果。
3、棚舍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大:大棚飼養肉雞一般采用地面厚墊料平養,每平方米可養8-12只,棚舍利用率較高。目前,國內肉雞飼養水平已達到6-7周齡即可出欄,出欄后留2周時間打掃消毒雞舍,這樣一年就可出欄5批。按每只雞獲純利2元計算,每批飼養1000只肉雞全年可獲純利1萬元左右。
4、要求飼養管理水平較高:由于肉雞生長十分迅速,各方面的營養需要都要及時供給,否則任何一方面的營養缺乏都會影響其生長甚至發生營養代謝病。所以,肉雞飼料要求采用全價配合飼料,而且采用顆粒飼料飼喂效果最好。同時,由于飼養密度較大,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嚴,如果飼養管理水平較低,雞群極易發生傳染病,如球蟲病、雞白痢、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這就要求在飼養肉雞時,應加強飼養管理,努力為肉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肉雞出欄體重和成活率,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肉雞養殖大棚的建造方法
1、棚址的選擇:棚址最好選擇地勢開闊、通風良好、靠近水源、土質無污染、遠寓大道無噪音的地方。凡符合上述要求的,如田間地頭、村間空地、果園菜地、河灘荒坡等都可利用。這樣可以給肉雞提供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
2、建筑規格:目前采用較多的是雙斜式大棚,棚長2-30m,寬7-8m,呈東西或南北走向,建設面積140-240平方米,可飼養肉雞1000-1500只。按棚長30m養1500只計算,需長4.5m左右的竹竿200根,長8m左右的竹竿20根,磚2500塊左右。另外,需準備適量的細繩、鐵絲、麥秸或草苫子。
3、大棚組裝
①大棚兩端壘磚墻,一端山墻中間留門,兩側留通風孔,另一端山墻只留通氣孔或安裝窗戶,還要留1-2個煙爐筒孔以供育雛或加溫時使用。在兩磚墻之間每隔2m埋植一排立柱,中間1根(與棚頂部同高),左右兩側各2根(其中外部2根與棚外側同高),共計5根,這樣縱向立柱共有5排。在每一排縱向立柱頂部用8m長竹竿連接其上就構成大棚縱向支架。然后用長4.5m的竹竿一組。對節綁牢,橫向每間隔30-40cm,圍綁在縱向立柱之上,構成大棚頂部的橫向支架。這樣,一個完整的大棚支架就建成了。
②塑料薄膜按長寬的規格事先粘好。蓋膜時選擇無風雨天氣,將膜直接搭在棚架上。然后在塑料薄膜上加蓋10-20cm厚的麥秸或其他雜草(為了防止草下滑,可用塑料網罩住)。其上再加一層草苫子或油苫紙,縱橫加鐵絲埋地錨加以固定。棚頂部每隔3-4m安置一個直徑40-50cm可調節的排氣孔。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溝,以利雨季排水。
肉雞養殖大棚使用前的準備
1、徹底清理雞舍內的器具和塵埃,對泥土地面可除去表層舊土換上新土。檢查和維修雞舍內的取暖光照等設備,消除火災隱患。備好燃料、電燈炮、燈口等。飲水喂料器具需先用2%的火堿液浸泡消毒12h以上,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涼干備用。
2、雞棚地面干燥后用2.5%的火堿液對棚內地面噴灑消毒。在干燥地面鋪上厚度不小于5cm的干凈、干燥的墊料,如鍘短的稻草、麥秸(6-10cm)、稻糠、花生殼等,后期可用干沙做墊料。均勻排布好所有飲水、喂料器具。
3、將雞棚封嚴后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熏蒸消毒48h,消毒后開啟棚膜、門、通氣孔通風換氣。熏燕方法:新雞舍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8ml、高錳酸鉀14g、水14ml,養過雞的舊雞舍用福爾馬林40ml、高錳酸鉀20g、水20ml。先將高錳酸鉀溶入盛水的瓷盆中,再將福爾馬林倒入。瓷盆周圍要將墊料清理干凈。應注意不能用塑料盆,否則易引起火災。
4、入雛前最少要有24h以上的預熱過程,使育雛棚舍內溫度保持在32-35℃。此外,還應備好足夠的溫開水。
肉雞養殖大棚環境控制
1、溫度:在整個飼養期內肉雞對溫度要求都很嚴格。有試驗表明,5周齡后偏離適宜溫度1℃,到8周齡時每只肉雞體重約減少20g。肉雞雞適宜溫度的范圍如下:1-2日齡34-35℃,3-7日齡32-34℃,8-14日齡30-32℃,15-21日齡27-30℃,22-28日齡24-27℃,29-35日齡21-24℃,35日齡至出欄維持在21℃左右。應注意,上述列出的溫度是指雞背高度處的溫度。溫度是否合適,除觀察溫度計外,還可以通過觀察雞群的活動來判斷。當溫度正常時,肉雞表現為活潑,分布均勻,食欲良好,飲水適當,睡眠時不擠堆,安靜,聽不到尖叫聲。當溫度過高時,雞不好動,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采食量減少,飲水量減少,往往出現拉稀現象,長期偏離則生長發育緩慢,羽毛缺乏光澤。當溫度過低時,肉雞主動靠近熱源,發出連續不斷的尖叫,夜間睡眠時不安靜,易擠堆甚至出現壓死或憋死現象,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
2、溫度:肉用仔雞適宜的相對濕度范圍是5o%~70%。一般10日齡前要求溫度大一些,可達70%,這對促進雛雞腹內卵黃的吸收和防止雛雞脫水有利。10日齡后相對濕度要少一些,可保持在65%左右,這樣有利于棚內保持干燥,防止因墊料潮濕而引發球蟲病。
3、光照: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的采食時間,促進其生長速度。一種光照時間安排是在整個飼養期每天23h光照,1h黑暗,采用此法可使中后期肉雞死亡率增加。目前一般采用下列光照方案:1~2日齡24h光照。3~42日齡16h光照,8h黑暗。43日齡后23h光照,1h黑暗,這種光照方案既不影響肉雞生長又可提高成活率。光照強度的原則要求是由強變弱,1~7日齡應達到3.8w/平方米,8~42日齡為3.2w/平方米,42日齡以后為1.6w/平方。前期光照強一些,有利于幫助雛雞熟悉環境,充分采食和飲水,后期強光照對肉雞有害,阻礙生長,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于生長發育。另外,為了使光照強度分布均勻,不要使用60w以上的燈泡,燈高2m,燈距2~3m為宜。
4、飼養密度:肉雞飼養密度是否合理,對養好肉雞和充分利用雞舍有很大關系。飼養密度過大時,棚內空氣質量下降,引發傳染病,還導致雞群擁擠,相互搶食,致使體重發育不均,夏季易使雞群發生中暑死亡。飼養密度過小,棚舍利用率低。肉雞的飼養密度要根據不同的日齡、季節、氣溫、通風條件來決定,如夏季飼養密度可小一些,冬季大一些。以下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供參考:1~7日齡40只,8~14日齡30只,5~21日齡27只,22~28日齡21只,29~35日齡18只,36~42日齡14只,43~49日齡10~11只,50~56日齡9~10只。
5、春、秋季:春秋季節是大棚飼養肉雞最好的季節。這兩個季節的環境平均氣溫在10~25℃左右,相對濕度在60%~70%之間。采取適宜的措施,可以較容易地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8~23℃范圍內,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為肉雞生長提供最佳環境,一般通過調節薄膜的敞閉程度、方位和時間即可達到目的。春秋季節一般每天10~15時,外界溫度達到20℃以上時,四周薄膜可全部敞開通風,有利于棚內降溫和墊料水分蒸發。每天凌晨2~4時,外部環境溫度較低,可部分關閉棚膜。
6、夏季:夏季晝夜外界氣溫較高,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否則易導致肉雞特別是接近出欄時的肉雞發生中暑死亡現象。夏季天氣炎熱時,除將四周棚膜和所有通氣孔、門、窗等敞開外,還可安裝數個電風扇進行降溫。也可在棚內放置3~4排塑料軟管通上涼水讓雞趴伏在上面進行降溫,經試驗證明,這一辦法對防止肉雞中暑十分有效。另外,還可結合消毒,經常用涼水對雞群進行噴霧,這樣對降低棚溫也有作用。酷熱時,對于40日齡以上的肉雞要降低飼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不超過8只。
7、冬季:冬季外界氣溫較低,平均氣溫常在0~10℃范圍內,最低可達零下10℃。而棚內溫度要求一般不能低于18℃,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可在棚1m線左右處用磚或秸稈壘建一排2m左右高的護圍,以阻擋寒冷北風對大棚的侵襲。二要將全部棚膜關閉,當有陽光時,東西棚前坡約0.9~1.om的草苫于掀起,南北棚早掀東側苫子,下午掀西邊苫子,有利棚內提溫。在夜間或陰雨雪天氣,可將棚全部封閉,必要時可生1~2個爐子,對棚內進行提溫。另外,冬季肉雞飼養密度可提高到10~12只/平方米,這樣也有利于棚內溫度的提高。冬季飼養肉雞另一個不易處理的問題是棚內有害氣體的排除問題,因為通風過大不利于棚內保溫。解決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棚頂及兩側山墻的排氣孔,白天有陽光待溫度升高時,打開排氣孔。二是經常用干沙替換污染的墊料,有利于棚內溫度的保持和防止有害氣體的產生。
8、育雛溫度的控制:育雛的溫度較高,可將大棚無門的一端隔離(約占總面積的1/5~1/4),中間用薄膜遮擋,內生1~2個火爐(煙筒直徑為14~18cm)進行提溫育雛。有條件也可用地下火道供溫。隨著日齡的增長,溫度要求逐漸下降,飼養面積增加,可按要求逐步降溫,擴大飼養面積,直至拆除擋膜。
肉雞養殖大棚的養殖技術
1、飲水:雛雞剛接入育雛棚時應先飲水后喂料,在3~5日齡內最好飲溫開水,水溫與室溫應一致,以后改飲涼水,這樣可 *** 雛雞的食欲。除了投藥和防疫需要限水外,飲水供應不能間斷。飲水的質量要求新鮮、清潔、衛生。飲水器每天都要清洗和定期消毒。
2、喂料:剛進雛時飲水后2h喂料。最初5~7日齡可將飼料撒在干凈的報紙、塑料布或飼養盤上讓雞采食。為節省飼料減少浪費,自4~5日齡起,應逐漸加設料桶,7~8日齡后全改用料桶。除第2周需要限飼外,其他時間自由采食,即任其吃多少喂多少。第2周實行限飼喂九成飽可減少肉雞猝死癥的發生而不影響后期體重。飼喂次數應適宜,一般第一周每天喂8次,第二周每天喂7次,以后一直到出欄每天喂5~6次。一般每20~30只雞需要一個料桶。料桶放置好后,其邊緣應與肉雞的背部等高,每次加料不宜過多,可減少飼料的浪費和污染。目前肉雞的飼料配方一般分三段制:0~3周齡用前期料,4~5周齡用中期料,6周齡至出欄用后期料。應當注意,各階段之間在轉換飼料時,應逐漸過渡,有3~5d的適應期,若突然換料易使肉雞出現較大的應激反應,引起雞群發病。
3、大棚肉雞的疾病防疫程序
①免疫程序:4~5日齡腎型雞傳染性油乳劑滅活苗每只雞0.25ml肌肉注射,7~9日齡雞新城疫iv系苗+傳支h120二聯苗點眼、漓鼻各一次(或同時每只雞頸部皮 *** 射0.2ml雞新城疫油乳劑滅活苗),14~16日齡法氏囊中毒苗一倍量飲水或法氏囊凍干弱毒苗雙倍量飲水,26~28日齡法氏囊中毒苗雙倍量飲水,31~33日齡雞新城疫iv苗雙倍量飲水(如7~9日齡已注射過新城疫油苗可免此項)。
②用藥程序:1日齡口服補液鹽、速補-14或賜益多飲水。2~6日齡百病消飲水,每天2次。也可用慶大霉素4萬u/i飲水,8~12日齡強力霉素粉0.005%~0.01%飲水。15~17日齡氟哌酸純粉0.005%飲水,15日齡以后用多種抗球蟲藥(如馬杜拉霉素、氯苯胍、鹽霉素等)交替使用,用藥7d停5d。31~33日齡:環丙殺星或恩諾殺星0.005%飲水。
養肉雞項目怎么融資?
養雞是三農創業的多數選項,但養殖業最關鍵的是,養活了怎么銷售,賣不出去天天要錢。但項目從開始布局的時候,融資路徑上面,我提供3個建議:
肉雞項目,出欄率要求比較高,以飼料為主。首先你要把飼料供應談清楚,這是養雞成本最大的地方,最好跟飼料廠,談成先給30%預付款,后等肉雞上市賣了再循環交貨款。這是自我現金流的玩法,做好了這個,也是一種自我融資。
肉雞生長環境的衛生標準化與生長周期控制。肯德基等連鎖品牌的雞肉都是肉雞生產模式,但想要去融資,至少你自己的前期必須要有準投入。如果是個體戶想自己干,先把廠子和雞苗的錢掙到再說,養雞風險也很大,雞瘟一來全部死掉的事情經常發生。
品牌塑造和訂單養殖。這個方式主要是收預付款來進行養殖,但對創始人要求比較高,訂單養殖的前期風險是比較小,最擔心的是,生長周期的安全風險控制。
希望對你有幫助,更多創業咨詢,歡迎關注私信。夏季籠養肉雞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1、溫度的管理
(1)成年雞群最適溫度:18—23攝氏度之間,高溫容易造成熱應激。
(2)看雞施溫:關注雞舍濕度。白天使用體感溫度,想辦法降溫,使雞群達到舒服體感溫度;夜間使用指示溫度。
2、高溫及熱應激
熱應激指數=相對濕度(RH%)+華氏溫度(OF)160
160采食減少,飲水增加,生產性能下降。
165雞群開始死亡,對肺和心血管系統損傷嚴重。
170大量死亡。
溫度超過28攝氏度開始張口喘氣
溫度超過30攝氏度張口喘氣,采食下降、飲水增多;
溫度超過32攝氏度雞群出現癱瘓、缺氧、呼吸頻率急速增加、呼嚕、怪叫,
再嚴重者導致死亡。
3、熱應激是的控制措施:
(1)使用降溫設備:風機+濕簾,首先開啟能夠使用的風機,利用風速達到合適的體感溫度產生風冷效應。其次使用濕簾:溫度超過30攝氏度,濕度低亍75%;逐漸使用,范圍由小到大;先使用兩側墻,最后使用山墻濕簾。最后雞舍內安裝擋風簾減少雞舍橫截面積,增加風速。
水簾使用注意事項:
A、防止溫度突然降低,雞群受涼感冒。
B、水簾在雞舍兩側平均分布的雞舍,雞群小日齡即可使用,但要使用混合通風(風窗、大門和水簾同時)。
C、水簾在一側的雞舍,雞舍需要縱向通風。
D、水簾間歇性開啟:水簾水泵關閉的時間比開啟的時間更重要,待水簾紙全部干燥后再啟動水泵給水,要讓水簾,一直處亍漸干漸濕的循環中,以達到水蒸汽從水簾紙表面蒸發的最佳效果。
(2)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熱應激產品: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使用電解質、中藥制劑(藿香粉)、VC,防止高溫中暑。用電解質飲水,緩解堿中毒、鉀鈉離子平衡劑等。
(3)注意夜間通風管理:白天雞群產熱及高溫氣候的熱量使雞群遭受熱應激影響,晚上加強通風使熱量散出,有利亍雞群增重及降低料肉比。
4
夏季雞群密度應減小,每組3層在24—25只為宜。雞群應保持合理密度,有
條件應盡早分群,第一次分群應在8—13日齡,第二次分群應在21—22日齡。
夏季分群應在早晨或傍晚,減少雞群熱應激。
5、飼喂管理
飼料飼喂:調整飼喂時間,改在較涼爽的時間飼喂,早上或傍晚,避開高溫時
段,下午6點前不要集中上料;注意飼料發霉變質防止中毒或腸道疾病,每
日凈槽和限光一次。
6、飲水管理
提供新鮮清潔飲水,保證水量充足。保障腸道健康。
水質標準:總菌數標準:每毫升小于100個;大腸桿菌群每毫升應為0個,最
大不超過50個。水線清潔處理:定時用過氧乙酸消毒劑或氯制劑對水線進行
浸泡消毒處理。
飼養期間根據雞群日齡大小每兩天調整一次水線高度,使雞只抬頭能夠通過水
線即可。每天檢查水線 *** 是否出水,對亍丌出水或者漏水的水線 *** 及時更
換,以免雞群缺水導致疾病發生。
7、雞群出欄管理
外界溫度高亍26攝氏度時,雞群出欄,雞籠裝車后要及時打水降溫,打水時一定打透,在屠宰場等待宰殺期間,一定要及時打水通風降溫,防止雞群熱應激死亡。
以上雞群熱應激控制措施,請各位同行參考,不足之處,敬請交流!
現在為什么白羽肉雞苗這么便宜了?
現在白羽肉雞苗確實便宜了。春節期間,因為全國一級響應,封村封路,活禽交易市場也關閉,加上白羽肉雞時間到了就要出欄,不能像豬、牛羊一樣可以延長出欄,多養一兩個月都沒有問題,結果就是肉雞市場崩盤,價格直線跳水。極端價格一只雞5元都出現過。雞苗價格也大受拖累,孵化出來沒有人要,價格大跌,直接跌破1元/羽,最低甚至到了0.5元/羽。
不過2月中旬以后白羽雞苗價格快速上漲,最高漲到了6元/羽。但在進入4月份以后雞苗價格又開始下跌,半個月時間,跌幅超過60%,讓不少人大呼看不懂。其實,這是市場的正常走勢。
主要原因有3點:一是白羽肉雞的市場供應基本恢復正常,但需求還沒有恢復,供過于求,毛雞價格下滑帶動雞苗價格跳水。二是生豬價格連續下跌9周,市場對后期預期轉為悲觀,補欄需求減弱,造成雞苗供應過剩。三是種雞企業對市場過于樂觀,導致雞苗孵化過量。
目前市場還沒有企穩跡象,雞苗價格還有下探空間。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