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時,不得少于什么的照片?
- 2、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公布,為何被稱為人間的惡魔?
- 3、請問:《刑事訴訟法》第249條和“判決、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矛...
- 4、公安機關如何組織辨認犯罪嫌疑人
- 5、《刑事訴訟法》第249條和“判決、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矛盾嗎,謝...
- 6、下列關于死刑復核程序的表述正確的有:
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時,不得少于什么的照片?
1、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原文為《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49條規定:“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2、法律分析: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訊問犯罪嫌疑人,有利于偵查人員收集、核實證據,查明案件事實利于發現新的犯罪線索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利于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罪行或行使辯護權。
3、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修正)》,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4、對犯罪嫌疑人的照片進行辨認時,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根據《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偵查機關在偵查階段要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辨認的程序為:公安、人民檢察院在偵查案件過程中,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分別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或者檢察長批準。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
5、原則上,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特征相類似的其他對象中,不得給辨認人任何暗示。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于五件。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公布,為何被稱為人間的惡魔?
據韓國媒體報道,對李在韓國花城連環殺人案長達一年的調查正式結束。警方近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李犯罪數起,殺害多名婦女, *** 搶劫數名婦女。此時,華城第一起連環殺人案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花城連環殺人案是指二十幾年前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花城縣的十起案件。
韓國警方7月2日公布“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認定主犯李春宰共殺害14人、 *** 搶劫9人。韓國《中央日報》隨后披露了李春宰的另一面:做過坦克兵,退伍后因無聊作案,殺死14人而毫無罪惡感,被鑒定為明顯的“病態人格”。據了解,李春宰現年56歲,在家長擁有絕對權威的環境中長大,自小內向。
海外網電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華城的連環殺人案持續了一年。警方次日公布結果,此時,華城發生首例連環殺人案已經有了跟多年了。還有就是,兇手的犯罪行為已經過了時效。這個案件后來被編成了電影《殺人回憶》當時兇手承認自己是案件的真正兇手時,他周圍的朋友鄰居都驚呆了了。
請問:《刑事訴訟法》第249條和“判決、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矛...
1、所有的偵查措施都只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它絕不是一種懲罰措施。這與刑事判決后的執行完全是兩碼事!盡管執行時,有刑期折抵的問題,但性質是完全不同。
2、檢察機關上訴肯定是存在加刑或收監判決并執行的問題,一般說的上訴不加刑是被告上訴,不包括公訴方上訴。
3、第二百四十九條 審理附帶民事訴訟的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如果第一審判決的刑事部分并無不當,第二審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作出處理。如果第一審判決附帶民事部分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當以刑事附帶民事裁定維持原判,駁回上訴、抗訴。
4、以律師的閱卷權為例,代理律師在檢察院可以閱卷,但可以查閱的材料甚少,且沒有明確規定在《刑事訴訟法》里,我認為應該以更高層次的立法加以明確,以避免在實踐中給律師閱卷帶來不必要的爭執,在法院階段,受害方代理律師是可以閱卷的。
5、但可以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刑訴解釋》第89條)。 只要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無論是在偵查階段、起訴階段還是審判階段,被害人依法都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6、“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公安機關如何組織辨認犯罪嫌疑人
1、【法律分析】公安機關會在各自管轄案件的偵查過程當中,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分別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或者檢察長進行批準。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去進行。在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當中,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可以少于兩人。多個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的時候,應當由每位辨認人單獨進行辨認。
2、一)單獨辨認 (二)個別辨認 (三)混雜辨認 (四)客觀辨認 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49條規定:“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3、原則上, 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特征相類似的其他對象中,不得給辨認人任何暗示。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于五件。
《刑事訴訟法》第249條和“判決、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矛盾嗎,謝...
1、如果在有罪應當執行刑罰的情況下,不管是誰上訴也只存在是否加刑的問題,而收監則是必定的。
2、所有的偵查措施都只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它絕不是一種懲罰措施。這與刑事判決后的執行完全是兩碼事!盡管執行時,有刑期折抵的問題,但性質是完全不同。
3、第二百四十九條 審理附帶民事訴訟的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如果第一審判決的刑事部分并無不當,第二審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作出處理。如果第一審判決附帶民事部分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當以刑事附帶民事裁定維持原判,駁回上訴、抗訴。
下列關于死刑復核程序的表述正確的有:
1、《刑事訴訟法》第249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A正確。《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后,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2、【答案】:A、B、C、D 《刑訴法解釋》第353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準死刑的,根據案件情況,可以發回第二審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3、C項:說法錯誤,不當選。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