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工程款拖欠打什么電話最管用
拖欠工程款可以撥打12333或者12351舉報,也可以通過下列方式來進行討要:勞動者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投訴;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若需了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的法規政策,可撥打“12333”服務熱線,或訪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官網的“網上咨詢”部分。 遭遇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勞動者,可通過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來尋求幫助。
法律分析: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投訴舉報:12381。人社局電話:12333。公司拖欠工資、未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等投訴需至所在地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投訴電話:12333。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條 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
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的一個專門平臺,讓他們可以投訴和舉報拖欠賬款的行為,這個平臺是12381中國 *** 網。 在這個平臺的“便民服務”專欄中, *** 推出了“拖欠企業賬款典型案例查詢”服務。 這項服務允許用戶查詢到部分國有企業和 *** 部門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賬款的失信案例。
法律主觀:拖欠工程款可以撥打12333或者12351舉報,也可以直接到當地工會或者勞動監察部門申請仲裁,同時如果對方拖欠工程款導致經濟損失,還可以向法院起訴索賠。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經濟糾紛找誰處理
法律分析:經濟糾紛屬于民事糾紛,可以向鄉鎮、村,辦事處、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訴,如果是勞動糾紛,需要先到勞動局或是當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
法律分析:發生糾紛后有5種解決途徑來維護你的合法權益:雙方協商和解;消費者協會調解;向工商行政部分申述;雙方達成仲裁協議去仲裁;搜集證據材料去法院訴訟。
此類糾紛多涉及私人領域, *** 通常不直接干涉。雙方當事人可首先嘗試友好協商解決,或請求第三方進行民間調解,如街道和社區調解委員會。若協商未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涉及拆遷、超生社會撫養費等經濟糾紛:這類糾紛通常由相關 *** 部門負責處理,如拆遷辦公室或計劃生育辦公室等。
法律分析:民事糾紛可以向鄉鎮、村,辦事處、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訴,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濟糾紛我應該找什么部門幫助
法律分析:在發生經濟糾紛后,您可以通過以下五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與對方協商以求達成和解;尋求消費者協會的調解幫助;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訴;與對方簽訂仲裁協議并提交仲裁機構處理;收集相關證據后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調解,調解的部門是雙方當事人的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仲裁調解,這種解決方式中,調解的部門是仲裁機構。法院調解,又稱為訴訟中的調解,調解部門是法院。糾紛調解的部門有以下幾種:行政調解,調解的部門是雙方當事人的上級業務主管部門。
如果是民間借貸等經濟糾紛的:原則上這屬于私人領域, *** 不干涉;雙方可以友好協商,也可以由人民調解(街道或社區有人管)調解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訴。 如果是涉及拆遷、繳納超生社會撫養費等經濟糾紛的:由相應的 *** 部門負責協調解決。如拆遷辦,計生辦等。
經濟糾紛通常屬于民事糾紛范疇,解決途徑包括向鄉鎮、村、辦事處、居委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當事人也可以選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法律途徑解決經濟糾紛。 如果涉及的是勞動糾紛,則應首先向勞動局或當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