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給大家聊聊關于車床刀尖半徑補償標準,以及數控車切槽刀具的半徑補償怎么用?(需要用什么刀位)?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錄
刀具半徑補償的參數及設置?
(1)編程的時候,是看成一個點的運動來編運動軌跡的,而實際上刀具總有一定的刀具半徑或刀尖的圓弧半徑,所以在零件輪廓加工過程中刀位點運動軌跡并不是零件的實際輪廓,它們之間相差一個刀具半徑,為了使刀位點的運動軌跡與實際輪廓重合,就必須偏移一個刀具半徑,這種偏移稱為刀具半徑補償。
(2)刀具長度補償,是為了使刀具頂端到達編程位置而進行的刀具位置補償。可以參考相關機床說明書在參數中設置相關補償,確保加工的精度。
刀尖半徑補償那個刀尖方位怎么判斷啊,越詳細越好謝謝了?
刀架與人與主軸都沒有關系。
在于你對刀時的吃刀方向,看坐標系象限,舉例:對標準外圓,都是負方向接觸工件為第三象限刀偏為3,具體為一象限為1,。。。四象限為4,(標準刀具),5,6,7,8為球刀刀偏,9,為圓心軌跡編程
如何建刀具半徑補償,具體步驟能說一下嗎?謝謝?
你這是什么機床呀?一般在車床上是不用刀具半徑補償的(用刀具長度補償),只有在銑加工時才會用到。
在銑加工上:G40`G41`G42刀尖半徑補償指令G40G01X_Y_F_;G41/G42G01X_Y_F_D_;注意(1).G41,G42,G40指令不能與圓弧切削指令寫在同一程序段內。(2).在調用新刀具前或更改刀具補償方向時,必須取消前一個刀具補償。(3).在G41或G42程序段后面加G40程序段,便可以取消刀尖半徑補償。(4)補償的原則取決于刀尖圓弧中心的動向,它總是與切削表面法向里的半徑矢量不重合。因此,補償的基準點是刀尖中心。通常,刀具長度和刀尖半徑的補償是按一個假想的刀刃為基準,因此為測量帶來一些困難。把這個原則用于刀具補償,應當分別以X和Z的基準點來測量刀具長度刀尖半徑R,以及用于假想刀尖半徑補償所需的刀尖形式數(0-9)。這些內容應當事前輸入刀具偏置文件。“刀尖半徑偏置”應當用G00或者G01功能來下達命令或取消。不論這個命令是不是帶圓弧插補,刀不會正確移動,導致它逐漸偏離所執行的路徑。因此,刀尖半徑偏置的命令應當在切削進程啟動之前完成;并且能夠防止從工件外部起刀帶來的過切現象。反之,要在切削進程之后用移動命令來執行偏置的取消過(5)地址D、H的意義相同刀具補償參數D、H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任意互換,它們都表示數控系統中補償寄存器的地址名稱,但具體補償值是多少,關鍵是由它們后面的補償號地址來決定。不過在加工中心中,為了防止出錯,一般人為規定H為刀具長度補償地址,補償號從1~20號,D為刀具半徑補償地址,補償號從21號開始(20把刀的刀庫)。例如,G00G43H1Z100.0;G01G41X20.0Y35.0F200D21;刀尖補償計算公式?
刀尖補償的計算公式
按刀尖的一半計算,半經10,度30。那么就可以得出一個三角的三個邊的數據10×30×40的三角形。
假設Z-15那么就用到了斜邊半經的30÷15=2二分之一處,那么就是刀半徑的10÷2=5然后根據這個半徑計算半徑補償
數控車切槽刀具的半徑補償怎么用?(需要用什么刀位)?
在數控車床中,著先沿著Z軸的正方向向負方向觀察,然后順著刀具運動的方向觀察,若刀具在工件的左邊,用G41;反之用G42。外圓加工用G41,內孔加工取G42在刀具形狀參數里輸入刀尖圓弧半徑R和刀位點T(1到9九個),編程時程序里使用刀尖圓弧半徑補償功能指令G41(左)/G42(右)就可以了,這樣在車削的時候系統就可以對刀尖圓弧半徑進行補償了,一般在車角度直線(或圓椎)和圓弧(倒角或倒圓弧)才用,車單一的圓柱或平面可以不用。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是2、3、9。分別對應內形加工(鏜孔)、外形加工(外圓),和球頭刀加工。
拓展資料:半徑補償是數銑必用的,一般數控車床不用刀尖半徑補償,只有在車削錐度和圓弧且精度要求較高時才用,否則車出來的工件有誤差(雙曲線)。數控系統中引入了刀尖半徑補償:在數控程序編寫完成后,將已知刀尖半徑值輸入刀具補償表中,程序運行時數控系統會自動根據對應刀尖半徑值對刀具的實際運動軌跡進行補償。七號刀G41G42要看刀架是前置還是后置排刀沒用過不知道用哪在數控車床中,先沿著Z軸的正方向向負方向觀察,然后順著刀具運動的方向觀察,若刀具在工件的左邊,用G41;反之用G42。6:內孔切槽刀,當刀尖是圓頭的時候用。9:數控車床上很少用9和0,這是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用的。總結:用任何一個刀尖方位號都可以加工出合格的產品,只需注意對刀方法。參考資料:阿里巴巴行業回答
關于車床刀尖半徑補償標準,數控車切槽刀具的半徑補償怎么用?(需要用什么刀位)?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