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圖書信息
綜上所述,《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不僅是一部關于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學術著作,也是對社會現象、法律實踐與理論思考的深入探討。通過細致的分析和批判性的視角,本書為理解中國社會與刑事司法體系的復雜互動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這本書聚焦于中國刑事訴訟,將其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進行深入探討。作者運用法解釋學和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對刑事訴訟中的核心問題進行了 *** 與理性并存的剖析和闡述。
易延友,湖南省黔陽縣(今洪江市)人。1992年至2002年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獲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2年留學于英國華威大學,獲碩士學位。現任教于清華大學法學院,并兼任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刑事訴訟法(第四版)》(法學階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 《刑事訴訟法精義》(法學名師講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英文教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美國海馬出版社,2012年。
謝佑平研究成果
1、科研成果總計超過300萬字。謝佑平教授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包括《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中國檢察監督的政治性與司法性研究》、《刑事司法權力配置與運行研究》等。在科研項目方面,他深入探討了刑事訴訟法、律師制度、檢察監督、刑事司法改革等關鍵問題。
2、謝佑平教授的學術興趣廣泛,科研成果涉及刑事訴訟法和司法制度的多個領域。他的研究在刑事訴訟的國際準則、刑事訴訟中的訴權、訴訟文化及其與訴訟模式的關系、刑事強制措施的性質方面開創性成果顯著。
3、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課題7項。因教學和研究成就獲得多種獎勵。
中國檢察:刑事訴訟法修改問題研究目錄
在新的年度里刑事訴訟中國模式pdf,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5年4月22日至24日在江蘇南京召開刑事訴訟中國模式pdf了全國檢察理論研究工作會議暨第六屆年會,會議以強化法律監督和“兩法修改”為核心議題,深入探討了《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再修改問題。
刑事訴訟法學的詳細目錄如下: 第一章: 概述,為理解整個學科的基石,介紹刑事訴訟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 第二章: 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探討其演變過程,揭示法律變遷與社會背景的關系。
首先,“先刑后民”原則的正名,強調了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程序之間的關系,旨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公正與秩序。其次,司法解釋面臨的挑戰與機制重構,以刑事訴訟法修改為平臺,提出了完善刑事訴訟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在完善刑事訴訟制度中起著關鍵作用,確保法律在社會中的和諧運用。
修改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條對刑事訴訟法制定宗旨的規定是:“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國刑事訴訟法自1996年實施以來,經過多次修訂與補充,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體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等多部門的聯合規定和解釋,確保了法律的準確實施和解釋。
汪海燕的代表性著作
1、《刑事證據基本問題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國司法制度基礎理論問題研究》(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法國刑事司法——偵查與起訴的比較研究》(合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傳媒與司法》(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汪海燕代表性的著作涵蓋了多個領域,展現了其在法學研究方面的深度與廣度。其中,她與胡常龍合著的《刑事證據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探討了刑事證據的核心問題,為法學領域提供了深入的見解。
3、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汪海燕教授以其豐富的經驗和深入的研究,編寫了《走進陽光地帶——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航》教材,該教材在2004年10月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寶貴資源。汪海燕教授在科研項目方面的貢獻同樣突出。
中國的刑事訴訟模式的目標模式是什么
刑事訴訟目刑事訴訟中國模式pdf的,指國家進行刑事訴訟所要達到的具體目的,是統治者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基于對刑事訴訟固有屬性的認識,預先設計的關于刑事訴訟結果的理想模式。首先,刑事訴訟目的具有國家性。其次,刑事訴訟目的具有客觀性和進而作出的帶有預期性的目標。再次,刑事訴訟目的具有國家強制性。
刑事訴訟中國模式pdf我國當前的訴訟模式兼具“強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特點,改革的目標是去除過度的職權干預,構建一種以職權主義為主,適當融入當事人主義元素的“混合式”訴訟模式,以實現更為平衡和公正的司法實踐。
法國職權主義訴訟模式 法國的職權主義訴訟模式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一種標志性模式。 英美法系刑事訴訟1 英國刑事訴訟 英國的刑事訴訟制度強調程序公正,具有獨特之處。2 美國刑事訴訟 美國刑事訴訟則注重個人權利保護,展現了另一維度的法律實踐。
與犯罪控制模式對立的是正當程序模式,該模式主張刑事訴訟目的不單是發現實體真實,更重要的是以公平與合乎正義的程序來保護被告人的人權。選項A表述的內容體現了正當程序的理論觀點。選項A錯誤,當選。選項B,考查了實體真實主義與正當程序主義的刑事訴訟目的分類。
年,羅曦撰寫的論文《論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目標模式》在檢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榮獲論文三等獎。他在同年11月參與了“806”專案,對南海工行原行長林裕行的行賄、 *** 、貪污案件進行了審查起訴工作。
犯罪控制模式與正當程序模式 (1)犯罪控制模式理論基點 控制犯罪為刑事訴訟程序最主要的機能,刑事訴訟程序運作的方式與取向,應遵循此“控制犯罪”的目標進行。該模式的基本價值理念是刑事訴訟中國模式pdf:刑事訴訟以懲罰犯罪的“效率”為目標與評價標準。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