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大家好,相信還有很多朋友對于新增失地補償標準和農民失地補償金是什么?的相關問題不太懂,沒關系,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分享新增失地補償標準以及農民失地補償金是什么?的問題,文章篇幅可能偏長,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失地農民怎么補救?
失地農民一般在失地時,都有一定數目的征地補償,一段時間內還是有保障的,但長期坐吃山空是不行的,自救的措施是一要買好養老金保險,二要盤活補償款,三要積極爭取再就業。
什么是失地補償?
失地補償指的是土地被征收之后,農民沒有土地可以進行耕作。那么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失地補償,目前失地補償一個月是補貼200塊錢,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先預交全部的失地補貼金,待退休之后再按月返還給你。
這正常會與當地的工資水平掛鉤來發放,如果是預交款,那么退休之后的失地補貼會更高點。
山東失地農民補償標準最新?
農村集體土地所在的區片、類別不同,補償的標準也不同,根據“區片綜合價”補償標準,蔬菜基地補償費最高,其中Ⅰ級區片每畝地補償37500元,而Ⅱ級區片則每畝補償35000元,最低的為其他用地(含未利用土地),每畝補償15550元。
雖然每畝被征土地獲得補償額不少,但這些補償費并不直接發放給被征地農戶,其中一部分將留給村組作為集體資產,剩余的直接打入被征地農戶的社保賬戶,作為農民養老社保金的一部分,當男性滿60歲、女性滿50歲后,每月可從賬戶中領取養老金。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實行“征地區片價”,其中安置補助費標準統一為4.8萬元/人。青苗和地上附著物按照市有關規定實行綜合補償。具體補償時,青苗補償費按照“有苗補償、無苗不補”的原則,按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按照其實際價值計算,由被征地村按標準據實補償給相應的所有權人。
失地農民補償標準?
失地農民每月的補償標準具體包括了:土地補償費,征用山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山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安置補助費,征用山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
由于各地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不同,繳費額度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失地農民的繳費標準:
被征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按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由個人選擇其中一檔乘以折算后的繳費年限,計算個人應繳費總額。被征地農民選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以征地時上年度起歷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按20%的費率乘以折算后的繳費年限,計算應繳費總額。
農民失地補償金是什么?
農民失地補償金是指因為 *** 拿走農民所有的耕地,用來建設工廠、學校、住宅等公共建設時,對農民造成損失的補償。通常農民失地補償金包括土地價值補償、被征收農業用地流失利益補償、被征收農業用地折舊補償、農民搬遷費用補償、農民失業保險等。當 *** 拿走農民的耕地時,就應該向農民支付失地補償金,這不僅是 *** 的義務,也是農民的權利。失地補償金的數額應當充分反映失地農民的損失,使失地農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財產得到保護。
OK,關于新增失地補償標準和農民失地補償金是什么?的內容到此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