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會遇到突發的經濟困境,需要向親友或者陌生人借錢解決問題。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找人要錢是否涉嫌違法。本文將詳解法律規定及相關案例,幫助讀者了解找人要錢的法律風險。
一、找人要錢的法律規定
1. 刑法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數額較大的情況下,借款人故意欺騙他人,騙取財物,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 民法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百五十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和方式歸還借款。如果借款人不按照約定歸還借款,出借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借款人歸還借款。
3. 《關于規范借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
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借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規定了借貸雙方必須遵守的合法性、自愿性、平等性、誠信性等原則,明確了借貸合同的法律效力和違約責任等內容。
二、找人要錢的法律風險
1. 違法風險
如果借款人以欺詐、虛假陳述等手段騙取貸款,就會面臨刑事追究的風險。同時,出借人也可能因為非法借貸行為受到法律制裁。
2. 違約風險
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和方式歸還借款,就會面臨違約風險。出借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回借款,但是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三、相關案例
1. 2019年,某公司老板找一名工人借款10萬元,但是工人未能如期歸還借款。后來,老板將工人告上法庭,要求工人歸還借款。終,法院判決工人歸還借款及利息。
2. 2020年,某女子以高額利息向多名親友借款,但是未能按照約定歸還借款。后來,被害人將女子告上法庭,要求女子歸還借款及利息。終,法院判決女子歸還借款及利息,并處以罰款。
找人要錢本身并不違法,但是借款人必須遵守法律規定和借貸合同約定。如果借款人以欺詐、虛假陳述等手段騙取貸款,就會面臨刑事追究的風險。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和方式歸還借款,就會面臨違約風險。因此,建議借款人在借貸前仔細閱讀借貸合同,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