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合法性標準審理行政裁量,以及合理確定裁量規范行政執法自由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定原則之一是什么
一是合法性原則。行政裁量權基準的制定、實施首先要符合法律規定。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應當堅持合法性原則,即行政裁量權的基準不得超出法律、法規、規章賦予行政機關的裁量范圍、裁量幅度、裁量種類等,不得隨意藉此擴大權力。同時,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裁量權,必須符合法律的目的,否則就是濫用法律賦予的權力。
二是合理性原則。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理性。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不僅要求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種類和幅度范圍實施行政管理,而且要求行政機關的行為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即行政行為不僅要合法,更要合情合理,回歸以民為本的行政理念,讓公務員真正成為人民的公仆。
三是科學比例原則。即行政主體所采取的措施與其所追求的行政目的之間,要達到科學的比例。在制定基準時,要結合執法經驗,根據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基本因素,充分考慮各因素的主次、比重等,將裁量空間具體細化為若干裁量階次,并規定每個階次不同的裁量標準,力求達到裁量的最佳適度點,確保“裁量得當”。
四是公正公開原則。行政機關在制定裁量權基準時,要合理地考慮相關因素,不專斷、不隨意,不為任何出于私利的目的所左右。“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的全過程。將行政裁量權的法律依據、裁量范圍、裁量流程、裁量權限等予以公開,征求行政相對人、專家及社會各界的意見,確保制定的行政裁量權基準能夠在同等案件情況下責罰相當、前后一致,被平等的適用于行政相對人。
行政裁量權的基準制定需要遵循相關的原則才能進行相關的裁量權的制定,需要遵循的原則包括公正公開的原則,科學比例的原則,合理性原則還有合法性的原則,合法性的原則是需要按照法律進行。
[img]行政處罰裁量標準
(1)第一種是在我國的行政處罰的限制范圍之內所作出的自由裁量權,行政機關在對當事人要進行行政處罰時,要在相應的行政處罰的限制范圍之內所作出自由選擇,這種自由選擇既包括了同一種類的處罰,也包括了不同種類的處罰。
(2)第二種就是在行為方式上所做出的自由裁量,當行政機關要對具體的事件進行行政處罰的時候,選擇的行為方式是自由的,可以是不作為也可以是作為。
(3)第三種就是在行為時限上面所做出的自由裁量,在我國有很多的法律法規上面沒有規定具體的行政行為的時間限制,所以,我國的行政機關可以在時間上自由地進行行政處罰的裁量。
(4)在認定事件事實的上面所做出的自由裁量,我國的行政機關對于事件所歸屬的性質如何進行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利。
(5)在事件情節是輕是重上面所做出的自由材料,我國的法律當中,對于某些事件有相應的概括為情節較輕的情況出現,對于所謂的情節較輕還是較重,我國的行政機關有自由裁量的權利。
(6)對于最后的裁判執行是否成立,我國的行政機關也有相應的自由裁量權。
如何理解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的原則?
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的內容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不是適當性。這一原則的具體要求是:
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審查的對象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包括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及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命令、決定等抽象行政行為。
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對行政主體運用自由裁量權過程中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與適當,原則上不予審查。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標準,主要是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4條的規定,即主要證據是否充分、適用法律和法規是否錯誤,是否違反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是否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
4、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依據,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并參照行政規章。
合法性標準審理行政裁量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合理確定裁量規范行政執法自由、合法性標準審理行政裁量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