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刑事訴訟法社區矯正的規定有哪些
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六條規定,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罪犯,人民法院應當核實其居住地。
2、以下規定是刑事訴訟法社區矯正的: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社區矯正在我國是指針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這四類犯罪行為較輕的對象所實施的非監禁性矯正刑罰或考驗(宣告緩刑)。
3、第三十八條 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1、【法律分析】: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一條為依法規范實施社區矯正,將社區矯正人員改造成為守法公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社區矯正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2、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為規范社區矯正工作,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根據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部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現予以印發,請貫徹執行。
3、【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第一條 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辦法。
4、第一條 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辦法。
5、《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一條 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辦法。
社區矯正對象符合刑法規定的減刑條件
社區矯正對象符合刑法規定的減刑條件的是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
社區矯正對象符合刑法規定的減刑條件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向社區矯正執行地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并將減刑建議書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社區矯正機構的減刑建議書后三十日內作出裁定,并將裁定書送達社區矯正機構,同時抄送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
社區矯正對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侵犯,在就業、就學和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二)申請社會救助、保險,獲得法律援助。(三)可以減刑。
因嚴重疾病需保外就醫者;懷孕或哺乳期婦女;生活不能自理,暫予監外執行不會危害社會者。裁定假釋者;政治權利被剝奪,在社區服刑者。簡而言之,社區矯正人員申請減刑需提交申請書至執行機關,待國家機關審核,符合特定條件者方能獲得減刑機會。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