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賒賬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方式。但是,很多人對于賒賬的法律規定并不清楚,特別是在借貸合同的約定上。那么,賒賬不還犯法嗎?下面,我們將從借貸合同法律條款出發,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一、借貸合同的基本要素
借貸合同是指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的一種合同,其中包含了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借貸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
1. 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基本信息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等
2. 借款金額和利率借款金額和利率是借貸合同的核心內容之一,
3. 借款用途借款用途是指借款人在借貸合同中所述的借款用途,
4. 借款期限和還款方式借款期限和還款方式是借貸合同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賒賬不還是否犯法?
賒賬是指在一定期限內,借款人可以先拿到貨物或者服務,再在后期按照約定的時間和方式進行償還。賒賬本身不違法,但是如果賒賬不還,就涉及到了違約問題。
根據《借貸合同法》的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和方式進行還款,如果借款人違約未按照約定還款,則出借人有權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如果借款人逾期還款超過90天,出借人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借款人承擔違約金、逾期利息等相關責任。
如果借款人故意逃避還款,惡意拖欠,就涉及到了違法問題,可能會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三、如何避免賒賬違約?
為了避免賒賬違約,借款人應當在簽訂借貸合同時,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了解借款用途、借款期限、還款方式、利率等重要內容。同時,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借款人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還款計劃,避免超期還款或者逾期還款。
2. 借款人應當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避免出現信用不良的情況。
3. 借款人應當及時與出借人溝通,如實說明還款情況,避免出現溝通不暢的情況。
4. 借款人應當保留好相關的還款憑證,以備日后需要。
賒賬不還本身并不犯法,但是如果賒賬不還違反了借貸合同的約定,就涉及到了違約問題。因此,借款人在賒賬時應當認真閱讀借貸合同,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還款計劃,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及時與出借人溝通,避免賒賬違約的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