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各位分享國企改制補償標準的一些知識,其中也會對國企下崗工人補償規定?進行解釋,文章篇幅可能偏長,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就馬上開始吧!
本文目錄
- 國企下崗工人補償規定?
- 國有企業改制在崗職工是否也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 企業改制45歲以上怎么安置?
- 國企解散,職工未買斷,拒絕接受補償,也拒絕簽字,該怎么算?
- 企業改制或資產重組,員工就一定能拿到經濟補償金嗎?
國企下崗工人補償規定?
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需要給一些經濟補償如果還沒有履行完勞動合同,這樣的話就下崗了,所以企業需要給3到6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國有企業改制在崗職工是否也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國家及相關部委制定的相應法規里沒有專門關于經濟補償金的強制要求,但大多數關于國有企業改制的地方法規里有明確的界定.
如:七、改制企業職工經濟補償金
(一)國有企業改制為非國有性質的企業,且新企業能夠提供相應工作崗位,職工原勞動合同轉移到新企業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未履行期限不足3年的,應延長至3年),原企業不支付經濟補償金,職工在原企業的工作年限連續計算為新企業的工作年限。新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時,連同該職工在原企業和新企業的工作年限一并按解除勞動合同的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由原企業或其出資人與新企業按該職工在原企業和新企業的工作年限分段支付。原企業或其出資人可與新投資方約定該經濟補償金全部由新企業支付。原企業或其出資人與新投資方、新企業應協商簽訂協議,明確約定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有關事項。
(二)國有企業改制時,如新企業不能為原企業職工提供相應工作崗位,或原企業職工不愿參加改制而自謀職業的,應由原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
(三)對已改制的公司制企業,因國有股權變動,導致企業性質由國有變為非國有的,如企業不能為職工繼續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應由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如企業繼續為職工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應由企業與職工雙方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四)企業改制經濟補償金標準。按職工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本人1個月工資(指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的經濟補償金。職工個人月平均工資低于本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本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職工個人月平均工資超過本企業月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本企業月平均工資3倍的標準支付。
由此可見,改制中的經濟補償金主要是以保障職工生活為主要目的.
如果你是全民所有制身份,如果買斷身份,可以有十四年的經濟補償,超過6個月可以按一年計.如果你是聘用制員工,則適用{勞動法},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年.
企業改制45歲以上怎么安置?
國企改制如果職工達到45周歲以上,一般選擇退養安置的方式。所謂退養指的是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是離退休不足五年時,可以由企業提供保險,職工退出工作崗位,直到退休。退養是為了解決年齡大的職工因為單位改制而采取的安置辦法。
國企解散,職工未買斷,拒絕接受補償,也拒絕簽字,該怎么算?
國企解散,職工買斷工齡是一種給原單位職工的補償措施。你簽不簽字無所謂,就是一個形式而已。企業破產清算結束后,拒絕接受補償那是你自己的損失。因為企業都不存在了,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有人管你的事了。企業解散,有能力的可以另謀高就,或自主創業,沒能力的也可以先拿失業保險,再找新的工作。但是在你找到新工作崗位前,養老保險還需要你自己交。所以,國企解散你應該接受買斷工齡,先拿一筆錢再說,然后積極去找新的工作,這樣可以把養老保險續上,解決你未來的后顧之憂??傊?,只有在工作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掌握真本領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希望你能面對現實,天無絕人之路。
企業改制或資產重組,員工就一定能拿到經濟補償金嗎?
從法律角度看,企業改制是企業股東變更,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3條的規定,企業投資人變化的,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企業當然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資產重組如果按公司合并和分立的方式操作,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4條的規定,公司合并或分立,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由承繼其權利義務的公司繼續履行。
但在國企改制實際操作中,一般采取以下方式處置員工:1.“賣斷工齡”,支付補償。2.要求改制后企業與原職工簽訂一定年限的合同,并預留部分補償費用給改制后企業。3.由上級企業安置。
文章分享結束,國企改制補償標準和國企下崗工人補償規定?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嗎?歡迎再次光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