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陪審團制度定義
1、陪審團制度是一種司法制度,其核心在于由一群普通公民臨時組成陪審團,對特定案件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裁決或提供意見。陪審團成員一般由法官根據法定程序隨機從符合條件的公民中挑選,他們與職業法官共同審理案件,參與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陪審團的決策通常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2、陪審制度就是以英美為代表的國家機關吸收一定數量的普通公民參加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審判的一種制度,一般采取大陪審團(grand jury)和小陪審團(petty jury)兩種形式。
3、法律分析:陪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嫌犯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國法律規定,每個成年美國公民都有擔任陪審員的義務。但是不滿21歲、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曉英語及聽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沒有資格充當陪審員。
什么情況下法院開庭需要陪審團?
第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七日前采取電腦生成等方式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從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人民陪審員。第五條 特殊案件需要具有特定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的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人民法院可以在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范圍內隨機抽取。
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我國沒有陪審團制度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我國由人民陪審員制度。我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
大陪審團,主要針對刑事案件,由23名(美國聯邦訴訟規則允許少于12人但不少于6人)陪審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在案件開庭前審查檢察官提交的證據,判斷被告是否有犯罪嫌疑。這個過程通常在沒有被告人和律師在場的情況下進行,以確保公正獨立。
2017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考點:人民陪審員制度
1、人民陪審員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的產生與任期。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的公民,可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向基層人民法院推薦,或者本人提出申請,由基層人民法院會同同級人民 *** 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審查,并由基層人民法院院長提出人民陪審員人選,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 人民陪審員的職務保障。
2、人民陪審員費用與補助。陪審員因參與審判活動而產生的交通、餐飲等費用應由法院提供補助。有工作單位者在審判期間請假,單位不得扣發工資和獎金。無固定收入者應按當地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獲得補助。陪審員應享受的補助和陪審制度實施所需的費用,應由同級 *** 財政保障。
3、基層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法應當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應當在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7日前采取電腦生成等方式,從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人民陪審員。
4、【答案】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陪審員制度是由在公民中選舉產生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理第一審案件的審判制度。刑事訴訟陪審員制度范圍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人民陪審員由選舉產生,在實踐中,也可由人民法院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邀請具有某一領域專門知識的人來充當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理。
陪審員制度我國法律規定
1、法律分析: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國家審判機關在進行審判時,吸收非職業法官的普通公民為陪審員參加案件審理,與法官共同行使審判權的制度。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制定本法。
2、我國的陪審員制度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中得到了明確和規定。該制度旨在確保公民能夠依法參與審判過程,促進司法公正。
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為了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特作如下決定:第一條 人民陪審員依照本決定產生,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利。
4、人民陪審員應依法參加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審判活動。涉及群體利益、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除非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法律另有規定,應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 案件當事人有權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后五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
5、人民陪審員制度允許非職業法官參與國家審判機關的審判工作,與職業法官一同審理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是由法律規定的,他們在法院審判工作中擔任與法官相同的職責,共同了解案情并處理案件。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人民陪審員?成為人民陪審員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簡述陪審員制度
第一,關于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否作為一項基本的司法制度表述不清。
完善訴訟、檢察監督、刑罰執行、教育矯治、司法鑒定、刑事賠償、司法考試等制度。(3)加強司法民主建設,健全公開審判、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等制度,發揮律師、公證、和解、調解、仲裁的積極作用。(4)加強司法救助,對貧困群眾減免訴訟費。
有時從事實得出的推斷具有壓倒性優勢:如果被告人用槍近距離的指著被害人,然后開槍,陪審團很容易推斷被告人至少意圖傷害。但是這種推斷可能被其他證據替代(見例Lamb),而重要的是記住陪審團最終關注的是被告人的實際心理狀態,而不是陪審員自己所認為的。
法律主觀:第一,回避主體 根據《 民事訴訟法 》第45條規定,回避的對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對于審判人員的范圍,《若干規定》明確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其他人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執行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
陪審團怎樣構成
陪審團這樣構成:分類:陪審團分為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大陪審團專門用于刑事案件,由23人組成;小陪審團則一般由6-12人組成。成員資格:陪審團的成員應是21歲至70歲的國家公民。
陪審團的構成因國家和地區法律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陪審團主要由普通公民組成。構成概述 陪審團通常由普通公民擔任,這些公民通過隨機抽取或特定條件選拔產生。陪審團成員應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和公正判斷能力,以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陪審團制度在英美法系國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分為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大陪審團專指刑事案件,由23人組成,而小陪審團則一般由6至12人構成。這些陪審員需是21歲至70歲的國家公民,性別無限制,早期婦女不能擔任,但現已開放。陪審團的主要職責是在法院中判定事實,這一制度在英美法系國家中尤為普遍。
陪審團分為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大陪審團只適用于刑事案件,由23人組成。小陪審團一般由6-12人組成。陪審團的構成應是21歲至70歲的國家公民。早期婦女不能擔任陪審員,現在婦女也可以擔任陪審員。 陪審團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多見于英美法系國家。
陪審團作為法院決策的核心團隊,負責判斷案件的事實。例如,與我國的司法程序相比,我國民事訴訟中的合議庭通常由3人組成,刑事訴訟則可能由3人、5人或7人組成,通常以3人為常見。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