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 2、中國檢察:刑事訴訟法修改問題研究內容簡介
- 3、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與檢察監督制度的立法完善內容簡介
- 4、刑事訴訟法產生和修改的原因及背景
- 5、建言獻策: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目錄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1、法律分析: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特點:貫徹以審判為中心理念,落實庭前會議制度,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貫徹證據裁判規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疑罪從無。
2、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這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刑事訴訟過程中沒有做到以審判為中心,是關鍵所在。
3、審判。根據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官網得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堅持嚴格司法、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現實需要。
4、法律分析:“庭審實質化”和“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這兩個概念很容易被人混淆,對此,胡云騰大法官在論壇上進行了詳細闡述:“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的司法改革舉措,庭審實質化是“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5、《意見》還指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堅持嚴格司法的必然要求。所謂嚴格司法就是要嚴格貫徹、落實憲法和法律的規定。1996年刑事訴訟法正式確立了“疑罪從無”原則,現行刑訴法第一百九十五條對疑罪從無原則再次作出了確認。
6、刑事庭審實質化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其內核是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在審判階段通過庭審方式解決。在一些地方的司法實踐中,逮捕“綁架”審判,審理方式以審查案卷筆錄為主,庭前會議實體化,以及法庭審理僅以定罪為中心,均在一定程度上虛置刑事審判程序,使其流于形式。
中國檢察:刑事訴訟法修改問題研究內容簡介
證據法的改進是刑事訴訟法修改的關鍵,研究者們通過實證分析指出證據與證明標準的不足。李忠誠副廳長深入探討了證據的概念和證明標準,黃亞珍等對證據標準提出了細化的標準。毛江舟和胡志堅的實證研究強調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必要性和實施策略。
《建言獻策: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為本次年會論文集。論文集由卞建林和文曉平主編,收錄了與會代表提交的論文,經過作者及研究會秘書處的修改、編輯,已交付出版。論文集還包括了卞建林會長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以及中國法學會、 *** 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檢察院領導的講話。
- 研究了職務犯罪偵查中再生證據的運用,構建了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探討了非法證據證明問題,分析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踐難題,探討了契約精神與刑事證據法律關系的契約化,完善了我國的公訴證據審查機制,比較研究了科學證據,探討了現代刑事證據法的基本問題。
首先,“先刑后民”原則的正名,強調了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程序之間的關系,旨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公正與秩序。其次,司法解釋面臨的挑戰與機制重構,以刑事訴訟法修改為平臺,提出了完善刑事訴訟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在完善刑事訴訟制度中起著關鍵作用,確保法律在社會中的和諧運用。
增加一條,作為《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愿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與檢察監督制度的立法完善內容簡介
1、刑事訴訟法的最新修訂與檢察監督制度的立法深化研究刑事訴訟改革發言材料范文,著重于探討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法律監督機制的改革與提升。
2、《刑事訴訟法》再修改涉及眾多復雜問題,其中與檢察機關緊密相關的包括強制措施、職務犯罪偵查、證據問題、程序完善和監督制約機制。研究者們深入剖析,如湘潭大學馬長生教授的論文提出,刑事訴訟改革發言材料范文我國超期羈押問題的根源在于制度困境,應從技術與制度層面尋求改革。
3、- 研究刑事訴訟改革發言材料范文了職務犯罪偵查中再生證據的運用,構建了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探討了非法證據證明問題,分析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踐難題,探討了契約精神與刑事證據法律關系的契約化,完善了我國的公訴證據審查機制,比較研究了科學證據,探討了現代刑事證據法的基本問題。
刑事訴訟法產生和修改的原因及背景
我個人認為,訴訟法的修改是首選的方案,訴訟法是關于訴訟程序、訴訟步驟的基本法律,其中更多地強調糾紛的程序化解決,與劇烈的司法體制、人財物等國家財政體制變革不同,通過修改三大訴訟法可以逐漸、安全地推動我國司法改革的進程。這也是為什么刑事訴訟法等三大訴訟法要進行再修改的第一個背景與動因。
修改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條對刑事訴訟法制定宗旨的規定是:“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立法理由部分,詳細闡述了制定或修訂特定法律條款的背景、目的和預期效果。這有助于公眾理解法律制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增強法律實施的社會基礎。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與刑事訴訟法相關的規定,如證據規則、辯護制度、審判程序等,這些內容對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義。
刑事再審程序是為救濟生效裁判而設置的一種特殊救濟程序,是刑事審判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刑事再審程序救濟的對象是已經生效的裁判,因而各國對刑事審判監督程序的構建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并從維護判決既判力或者雙重危險原則的角度出發,嚴格限制再審程序的啟動。
新刑事訴訟法共計修改二十三處,具體內容主要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的處理;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時的程序規則;補充了不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
建言獻策: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目錄
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開幕式致辭刑事訴訟改革發言材料范文,討論刑事訴訟改革發言材料范文了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諸多議題。本次會議圍繞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深入的見解,涉及理念、原則、程序、制度、辯護、審判、證據、政策及監督等多方面內容。
《建言獻策刑事訴訟改革發言材料范文: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為本次年會論文集。論文集由卞建林和文曉平主編,收錄了與會代表提交的論文,經過作者及研究會秘書處的修改、編輯,已交付出版。論文集還包括了卞建林會長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以及中國法學會、 *** 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檢察院領導的講話。
在二次會議中,賈春梅再次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在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作出原則性的規定,規定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接受人民監督員的監督。
.“證人出庭作證的困境與出路”,載《建言獻策: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刑訴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2010),獨撰。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