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民事訴訟先立案還是先起訴
先起訴立案和民事訴訟,法院再立案。先起訴,法院再立案。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法律分析立案和民事訴訟:先準備材料起訴,才有立案這一說。向法院起訴需要提交民事起訴狀兩份、身份證復印件一份以及基本證據材料,如果委托律師代理,還需要提交授權委托書、律師事務所函件等。先寫訴狀拿到法院去給立案人員審查,符合立案條件就可以立案。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中,起訴是先于立案的行為,而法院在審查起訴材料后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立案。這一程序保證了訴訟的有序進行,同時也維護了司法裁判的權威性和穩定性。
民事立案起訴流程
民事立案起訴流程如下:民事立案流程:(1)實行當場登記立案。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一律接收訴狀,當場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決定是否立案;(2)實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補正。
民事訴訟立案流程如下: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下列材料:(1)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
法律分析:流程:起訴,收集好相關資料,比如借款合同、借條等,以及身份證到對方所在地的法院起訴。立案,法院收到資料后,會審查資料,如果符合立案標準,就會通知已經立案,出具立案通知書。根據案件情況,案件會轉到具體經辦的法官。開庭審理。判決。
民事訴訟流程如下:起訴,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立案審查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排期開庭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起訴,當事人把起訴書上交法庭;法庭對起訴書進行裁定。如果受理的話會通知原告繳納受理費,如果不予受理會退回。法庭在開庭前三天通知雙方開庭的具體時間等信息;開庭審判,能接受調解的就在法庭簽署調解協議,不同意的法院會當庭宣判的,下發判決書。
刑事立案了還能提起民事訴訟嗎
1、法律分析:刑事已經立案不可以提起民事訴訟。根據立案和民事訴訟我國法律的規定立案和民事訴訟,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先刑事后民事。
2、刑事立案了是還能提起民事訴訟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起訴條件包括如下:起訴人原告主體適格,為正當當事人或者合格的當事人;起訴人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及理由;有明確的被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被害人因為犯罪分子的行為導致物質損失的話,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3、刑事立案了民事還能訴訟嗎刑事立案了民事還能訴訟,當事人可以選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也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訴。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4、法律分析:如果是公安機關已經作為刑事案立案的,在刑事案件沒有審結之前,當事人是不能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的,如果是人民法院已經立案的,應當駁回起訴。等刑事案件審理結束后,由同一審判組織再審理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刑事判決書為證據來審理民事部分。
民事訴訟受理和立案是一回事嗎
1、民事訴訟受理和立案是一回事嗎 民事訴訟受理和立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民事訴訟受理是指法院對當事人提起的訴訟進行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后,決定立案受理,并將案件納入法院審理程序的過程。
2、法律分析:立案的前提是必須先受理,但受理不一定立案。(1)立案一般是公安局、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按照管轄范圍,迅速受理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進行登記,備案,以便偵察審理的活動。
3、民事訴訟法中的“受理”與“立案”不是一個概念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進行審查后,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條件決定立案審理,從而引起行政訴訟程序開始的訴訟行為,是人民法院的訴訟行為,是起訴的結果。
4、立案則表示法院已經受理了原告的起訴,并將開庭審理相關糾紛,雙方當事人等待法院送達或者開庭即可。光從定義中就可以看出,兩者的概念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也不相同,或者可以說受理是早于立案,受理是立案的條件。
5、先后時間不同。立案:立案在后,應該先受理。沒有受理,只是審查,發現案件沒有管轄權的應當可以不予受理。受理:受理在前,受理不一定立案,但立案卻必須受理在先。1。
6、立案是指存在犯罪事實的案件被行政執法、公安或司法機關認為需要當做刑事案件進行調查的行為,而受理是訴訟程序的開始環節,是法院決定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進行調查的行為。兩者接受的主體不一樣,立案是公安等司法機關,受理是法院。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