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訴訟和申訴有什么區別
1、訴訟和申訴的區別對象不同申訴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而上訴的對象是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裁定;主體范圍不同申訴的主體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上訴的主體是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受理的機關不同;期限不同;后果不同。
2、申請客體不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二條,刑事申訴的客體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及二百零一條的規定,民事申訴再審的客體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以及有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調解協議內容違反法律的生效調解。申請期限不同。
3、申訴和訴訟的區別是什么申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確有錯誤,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進行審查處理的一種請求。訴訟是當事人就民事糾紛或者是檢察院就刑事案件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遞交起訴狀,提起訴訟。
活的法律目錄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除開民法通則,婚姻法,物權法,保險法都是常用的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之外應用范圍最廣的當屬行政法律法規,比如《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國家強制力最高的部門法當屬刑法,規定刑事責任。
2、首先,我們看到行政訴訟案例,如劉宇宸訴濟南市歷下區教委的不作為案件,重慶渝康公司與九龍坡區房管分局的行政侵權糾紛,以及陳錐等人訴福州市公安局濫用職權侵權案等。這些案件展示了行政機構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的法律邊界和責任。
3、法律分析:人活著不犯法,但若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則會觸犯法律。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4、法律也是活的,比如對于故意傷害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所以,同一個案子,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是合法的,判處死刑緩期執行也是合法的。就看怎么活學活用了。
5、是指支配生活本身的法律,是指社會秩序本身的法律,是在社會生活中實際起作用的法律。(2)埃利希所說的“活的法律”包括兩個方面內容:第一,“現代法律文件”,即“商業法律文件”,在法律實施中占有主要地位;第二,對生活、商業、慣例、一切聯合的直接觀察,它起源于社會實際,是法律的真正淵源。
民事案件涉及刑事案件如何處理
民事訴訟中存在刑事犯罪的,應當將有關線索移送到公安機關進行調查取證,并追究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法院還會中止審理,待刑事案件調查取證后再進行審理,具體情況結合實際案件而定。
民事訴訟涉嫌刑事犯罪一般情況下應該先處理刑事案件在處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是被告自述的且原告不追究的,還是按民事訴訟處理;如果是在案件調查過程中,發現有刑事犯罪的,且影響到民事案件處理結果的法院應中止審理并要交由偵查機關處理。
民事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應當是先移送給有關機關來進行刑事審查,之后才能夠申請臨時履行的案件,如果是屬于公司履行案件的話,發現涉嫌刑事犯罪的情況下,應當裁定終止審理民事案件,并且將有關線索已交給偵查機關。
民事訴訟發現涉及刑事犯罪的民事案件可能會中止審理,正在審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發現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實涉嫌刑事犯罪,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處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的規定,法院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
民事訴訟涉及刑事犯罪中止后怎么處理?民事案件審理中發現其實是刑事案件,應當裁定中止審理。因涉嫌犯罪能否中止審理民事案件,由于刑事案件涉嫌到他人的生命安全,故此對于同時是刑事案件、民事糾紛的當事人的,此時一般來說,法院會暫停民事案件的審理。
刑民交叉案件的認定規則和處理規律
民刑交叉案件審理順序的基本原則案件事實相同的刑事訴訟和民商事訴訟,先審理刑事案件而后審理民事案件;案件事實不同刑事訴訟和民商事訴訟,刑事案結案與民事案件并行審理。“先刑后民”之駁回起訴或中止審理。司法實踐中刑事訴訟和民商事訴訟,審判部門應慎用駁回起訴,更不能一有刑事犯罪嫌疑,就裁定將起訴駁回。
先刑后民刑事訴訟和民商事訴訟:刑事案件影響民事法律關系時,先審理刑事確定事實,再處理民事訴訟。先民后刑:如知識產權侵權,民事訴訟結果影響刑事定罪,遵循特定案件的審理原則。刑民并行:當兩案獨立無影響時,分別審理,保證公正處理。
法律分析:以“刑民并行”為主、以“先刑后民”或“先民后刑”為輔原則。對于刑民交叉案件,原則上并案審理,但是一個案件審理必須以另一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除外。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