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3:以偵查到案制度為中心前言
我主持的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已經出爐。這個系列旨在通過深度實證研究,不斷揭示和理解刑事訴訟的運作機制。馬靜華教授的偵查到案制度研究,不僅是她博士論文的成果,也是我規劃的一部分,體現了我們對理論框架的突破,轉向制度實踐的探索。
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的深入研究,以偵查到案制度為核心,探討了其在實際操作中的復雜性。首先,第一章導論闡述了研究對象——偵查到案措施制度,包括其個體化與系統性研究的概述,明確了研究的目的、方法與材料的選擇。
我正在進行一項名為“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的系列項目,這是其第三部分,主要聚焦于偵查到案制度。這個系列作品是我領導的實證研究團隊的結晶,我們通過集體研究和個人探索,逐步深化對刑事訴訟運行機制的理解。
刑事訴訟中的國家權力與程序作者簡介
1、田心則在法學教育與研究領域的貢獻適應刑事訴訟程序論文,以及適應刑事訴訟程序論文他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的工作,共同體現了他深厚的法學功底、廣泛的知識視野以及對法律實踐的深切關注。他的學術成果與實踐經驗,為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與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2、自2006年,她因在中德友誼方面的貢獻,獲得德國駐華使館頒發的德中友誼獎。岳教授在學術領域成果豐碩,她的研究和教學領域廣泛,包括中國和外國的刑事訴訟法、證據學、比較刑事司法制度、國際人權法,以及對德國法的深入研究。
3、《刑事訴訟中的國家權力與程序》作為其中一冊,深入探討了刑事訴訟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思考。
4、歐陽乾,這位專業人士于1957年4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他的職業生涯始于1976年12月,以一名武警部隊的戰士身份入伍,隨后擔任過文書、班長兼文書、副政指、政指、副營職干事、教導員以及支隊副政委兼紀委書記等多個職務。在部隊期間,他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和管理經驗。
正當法律程序研究:以刑事訴訟程序為視角作者簡介
1、以下是關于正當法律程序研究,以刑事訴訟程序為視角的介紹,由著名學者樊崇義教授提供。樊崇義,1940年11月15日出生于中國河南省內鄉縣,于1965年在北京政法學院法律系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教育和科研生涯。
2、目前,陳學權教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擔任教職,他的專業領域與刑事訴訟緊密相關。他在學術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曾在《中國法學》、《法學》、《現代法學》等知名法學期刊上發表了多篇獨立研究論文,這些論文深入探討了刑事訴訟的相關議題。
3、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4、這是一本關于正當法律程序深入研究的書籍,特別聚焦于刑事訴訟程序的視角。它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作為其訴訟法學文庫系列的第一版,于2005年5月1日發行。這本書共包含462頁的內容,采用了32開的便捷尺寸,便于閱讀和攜帶。
關于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論文應該怎么寫啊?
1、可是在司法實踐過程中,要真正做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光了解這一原則的概念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進一步了解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深刻內涵。
2、論文摘要:沒有一個統一確定的標準,則罪刑相適應在刑法立法中便無法構建而在刑法司法中便無法實現,故標準的問題是關涉罪刑相適應原則的根本性問題。
3、而且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人的罪行輕重和刑事責任的大小相適應,自由刑與罰金刑均為承擔刑事責任的方式,在量刑情節一致的情況下,它們之間就必然存在對等關系,這為它們的相互換算提供了理論支撐。從國外的立法來看,在自由刑刑期與罰金刑數額之間進行換算、折抵也是可行的。
4、罪刑相適應是刑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合理裁判的基礎。本案由于關鍵事實細節無法查明,使案件的定罪出現了兩種可能性,為了確定哪種定罪刑罰更輕、對被告人更有利,必須運用罪刑相適應原則對刑罰進行研判。刑罰并不是越重越好,也不是越輕越好,必須罪刑相適應。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