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試論控訴、辯護和審判三種基本職能的相互關系。
1、【答案】:刑事訴訟的基本職能分為控訴、辯護和審判三種。這三種基本職能的相互關系可概括為: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對抗和審判中立的原則。控訴是指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罪行并要求法院通過審判確定被告人有罪并加以處罰。控訴職能主要由國家的公訴機關——檢察機關承擔,被害人或其他單位、個人也可以行使。
2、二)法律監督職能的加強,改變了訴訟以審判、控訴、辯護三種職能組成的舊格局。
3、控訴職能。控訴職能是指向人民法院揭露、證實犯罪并要求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確定刑罰權的職能。控訴職能的存在主要是基于國家懲罰犯罪的客觀需要,其行使主體要包括:公訴人、自訴人和被害人等。辯護職能。
4、審判員居中獨立,公訴人、辯護人對立的,兩方中哪方證據得力,法院采信那方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法院和檢察院是站在一邊的,如果庭審時,被告難被判刑,檢察機關會撤回起訴或者申請延期審理,被告被判無罪的情況很少的。
5、【答案】:A、D 所謂刑事審判模式,是指控訴、辯護、審判三方在刑事審判程序中的訴訟地位和相互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審判程序組合方式。刑事審判模式是刑事訴訟模式在審判階段的體現。故A項正確。B項前半句話是職權主義審判模式的特點,而非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的特點。
在刑事訴訟中,為什么要堅持控審分離、法院中立、控辯雙方平等對抗的理念...
1、為刑事訴訟平等對抗原則了保證審判中立刑事訴訟平等對抗原則,控審必須分離刑事訴訟平等對抗原則,而且控辯雙方主體在審判中的訴訟地位必須平等。綜上可見,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對抗和審判中立,互相聯系,它構成控辯審三者之間最科學最合理的關系,它是現代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本保證。
2、獨立審判: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應保持獨立性,中立地對待控辯雙方,確保審判的公正性。獨立審判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原則,人民法院在行使審判權時,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或個人的干預。 控審分離:為刑事訴訟平等對抗原則了確保審判的中立性,刑事訴訟中的控訴和審判必須分離。
3、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如下:控審分離是指控訴職能和審判職能必須分別由專門的訴訟主體來承擔,而不能把兩種職能集中由一個訴訟主體來承擔。控辯對等是指承擔控訴職能的訴訟主體與承擔辯護職能的訴訟主體地位平等并互相對抗。
4、法院是審判機關,應審判中立,是指承擔審判職能的法院及其審判人員不能有控辯雙方或者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機關或者人員擔任,而且審判者應當對控辯雙方不偏不倚,平等對待。審判只有中立才能公正,無中立即無公正。為了保證審判中立,控審必須分離,控辯雙方必須對等。
5、陳光中認為,科學而合理的刑事訴訟結構才能保證實現司法公正,現代法治的刑事訴訟結構應貫徹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對抗、審判方居中裁判的原則。他主張,中國刑事訴訟中應當包括兩個三角結構:一個是在審判階段中,控辯平等對抗,法官居中裁判的大三角結構。
控辯平等對抗實現
控辯平等對抗是刑事訴訟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它通過確保控訴方與辯護方在訴訟過程中的地位平等,以實現公正審判。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環節包括無罪推定、證據規則與證明責任分配、檢察機關職能定位、律師幫助權的保障以及判決書的公正性。
我國刑事庭審現狀的問題在于,對抗制訴訟中控辯平等的價值基礎并不穩固,控方權力過大,且在程序設計上,被害人參與控訴,這與訴訟機制的權力配置產生沖突,導致庭審中的控辯對抗流于表面,庭審結構顯得尷尬。
在法學領域,冀祥德發展了控辯平等理論,提出了平等對抗、平等保護和平等合作的新學說,賦予了控辯平等新的內涵。他主張通過平等武裝和平等保護實現平等合作與平等對抗,以此解決當前刑事訴訟法中存在的問題。
《控辯平等論》的貢獻在于提出了一種新的控辯平等理論框架,強調平等武裝、平等保護、平等對抗、平等合作之間的密切聯系。在平等武裝和平等保護的基礎上,控辯雙方進行平等的對抗和合作,共同追求正義,消解糾紛,控制犯罪,保障人權,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庭審結構我國刑事訴訟庭審運行現狀與完善
我國刑事訴訟庭審結構目前傾向于“控辯式”,這與當前司法環境相契合,短期內將持續實行。然而,自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訂以來,實際運行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難以同時實現實體真實、保障被告人權益和精準懲治犯罪的目標。主要表現在庭審中控辯雙方的對抗性不足,難以形成實質性的較量。
庭審結構作為訴訟結構的核心部分,我國刑事訴訟法緊跟國際趨勢,引入了全新的庭審模式。首先,控訴方、辯護方和法官的角色得到重新定義和配置,控辯對抗機制在庭審中占據重要地位。其次,法庭調查方式也發生改變,控辯雙方可以直接提交證據并主導調查過程,增強了雙方的參與度。
我國刑事訴訟形成了以法院判決為中心,檢察機關干預公安機關偵查,提請法院審判,人民法院和公安機關很少聯系的直線型結構。 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處于相對重要的地位,權力強大,影響控制著刑事訴訟后面的每一個環節。
又有糾問式訴訟的某些特征。在混合式訴訟形式下,刑事訴訟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即法庭審判前的偵查追訴階段和法庭審判階段。這兩大訴訟階段界限分明,各有各的特點。在審判階段,彈劾式訴訟的特點體現得比較充分。混合式訴訟的法庭審判,也是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
我國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在很多方面借鑒了英美法系的做法,特別是庭審制度改革,呈從職權式轉為抗辯式的傾向。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僅針對被告人口供,被告人是審判階段的特殊稱謂,而在其他法條中,都是同時使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因此從字面上理解,應當是特指被告人口供需要補強。
縱向刑事訴訟構造是指控訴、辯護與裁判在訴訟程序中的法律地位與相互關系,表現為偵訴關系(警檢一體或警檢分立)和控審關系。起訴狀一本主義,又稱起訴書一本主義,是指公訴機關在提起公訴時僅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訴書,而不是移送案卷材料。
暫無相關記錄